[实用新型]耳坠穿扣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8104.7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51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16 |
发明(设计)人: | 施小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晶艺福珠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44C7/00 | 分类号: | A44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耳坠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首饰,尤其是指一种具有锁扣装置,可以方便地佩戴和取下耳坠的耳坠穿扣结构。
背景技术
对大多数时尚女性来说,耳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甚至是不可缺少的生活装饰品,为女人的生活增添了许多不可缺少的色彩。为了牢固地佩戴耳环,需要事先在耳垂上穿孔,然后将耳环的穿针插入其中,之后通过夹子来实现固定,目前所使用的夹子主要有三种,市面常见的旧式夹子采用一夹即合的结构,通过手动进行夹扣,这种夹扣方式使用比较方便,但是存在容易变形,配戴不够牢固的缺点;还有类似银钩式的环式夹子,内有小型弹簧,不用时闭合成环状,用时掰开,扣在耳上即可,这种夹扣结构虽没太大痛感,但是由于受力面较少,通常会留下较深的印子,配戴不舒服;还有一种采用后置螺丝式结构,其正面跟一般的耳环一样,其后面设置螺丝调整,通过螺丝调整夹子的宽窄并与耳垂孔固定,这种方式存在着佩戴安装比较麻烦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锁扣装置,可以方便地佩戴和取下耳坠的耳坠穿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耳坠穿扣结构包括耳坠本体、与耳坠本体固定连接的穿针,该耳坠穿扣结构还包括一锁杆,锁杆一端与耳坠本体活动铰接,锁杆另一端设有与穿针之间可以方便地锁合及分开的锁扣装置;该锁扣装置具有多种连接形式,通常采用卡块卡槽式结构,包括设于锁杆上供穿针穿入卡固的卡槽,穿针上对应设置有与该卡槽卡止的的逆止卡块。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坠穿扣结构采用了与耳坠本体铰接并与穿针配合的锁杆,在锁杆和穿针之间设置锁扣装置,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打开该锁扣装置,将穿针穿入耳孔内,然后转动锁杆与穿针配合,并使穿针上的逆止卡块与锁杆的卡槽牢固卡止,防止卡扣装置松开,保证使用的安全,取下时,只需两个手指轻轻挤压穿针和锁杆的末端,向上抬起锁杆使锁杆的卡槽与逆止卡块分离,就可以方便地打开锁杆,将穿针从耳孔取下,这种耳坠穿扣结构不仅整体美观性好,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主旨进行详细阐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耳坠一较佳实施例张开状态的主视图;
图2为图1的A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耳坠一较佳实施例卡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4为图3的B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耳坠另一实施例卡合状态的局部剖视图;
图6为图5的C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为本实用新型耳坠穿扣结构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图,该耳坠穿扣结构包括耳坠本体1、与耳坠本体1固定连接的穿针2,该耳坠穿扣结构还包括一锁杆3,锁杆3一端与耳坠本体1通过铰钉4活动铰接,锁杆3另一端设有与穿针2之间可以方便地锁合及分开的锁扣装置;该锁扣装置具有多种连接形式,通常采用卡块卡槽式结构,包括设于锁杆3上供穿针2穿入卡固的卡槽31,穿针2上对应设置有与该卡槽31卡止的的逆止卡块21。
另外,请参阅图5和图6所示,为了该新型耳坠穿扣的锁扣装置在卡固时更加容易,通常将在锁杆3的卡槽31的卡入端设置斜面33,该斜面33具有一定的坡度,便于穿针2与锁杆3的卡槽31卡入固定,同时,为了便于配戴以及保证锁杆3与卡槽31卡固的牢固,逆止卡块22的开槽为刀口状。
有益效果:由于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耳坠穿扣结构采用了与耳坠本体1铰接并与穿针2配合的锁杆3,在锁杆3和穿针2之间设置锁扣装置,使用时,可以方便地打开该锁扣装置,将穿针2穿入耳孔内,然后转动锁杆3与穿针2配合,并使穿针2上的逆止卡块21与锁杆3的卡槽31牢固卡止,防止卡扣装置松开,保证使用的安全,取下时,只需两个手指轻轻挤压穿针2和锁杆3的末端,向上抬起锁杆3使锁杆3的卡槽31与逆止卡块21分离,就可以方便地打开锁杆3,将穿针2从耳孔取下,这种耳坠穿扣结构不仅整体美观性好,而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性能稳定可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晶艺福珠宝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晶艺福珠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10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