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锁具面板卡掣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78373.3 | 申请日: | 2007-10-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4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蔡妙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15/00 | 分类号: | E05B15/00;E05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郁军 |
地址: | 中国香港九龙旺角西洋菜*** | 国省代码: | 中国香港;8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锁具面 板卡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组装门板锁具面板的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锁具面板卡掣结构。
背景技术
如图5所示,常见的门板锁具面板是在门板1上设有一基座2,该基座2外缘设有外螺纹3,面板4与基座2相互对应,幷于面板4内缘设有与基座2外螺纹3相对应的内螺纹5,以使面板4可以通过螺合的方式固定在基座2上。
然而,以上述结构组装面板时,仍会存在以下缺点:
利用螺合的方式将面板4锁接于基座时,必须人手慢慢旋转面板4,如此的组装方式不仅相当费时且费力,而且以螺接方式固定面板4,常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容易发生松脱的情形,因此为了确保面板4牢固地锁接于基座2上,安装者会尽量将面板4锁紧于基座2上,然而此举将会因施力过当,而使面板4端缘会与门板1表面相互接触,幷留下刮痕而破坏门板1的表面;因此为了改善上述缺点,才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原因,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可快速安装功效的锁具面板卡掣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安装后不会破坏门板表面的锁具面板卡掣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锁具面板卡掣结构,它包含有:
一锁心,用以设于门板的内部;
一基座,设于门板上,该基座中心处开设有一通孔,与门板内部相通,且于基座外周缘凹设有两相互对应的卡槽,幷于各卡槽底部分别设有一弹片,且该弹片前段往上凸起形成有一固定段;
一面板,用以套设于基座上,该面板中心处开设有一穿孔,该穿孔与基座通孔相通,在面板内缘设有两个凸块,且两个凸块与基座的两卡槽相互对应,各凸块末端略为凹陷形成有一卡接部,基座弹片的固定段与面板凸块的卡接部相互卡掣;
一握把,设于基座外部,幷经面板穿孔与基座的通孔,而与锁心相互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安装迅速且省力;且不易对门板的表面造成损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该面板套接于基座前的状态。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组装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该面板套接于基座时的状态。
图4是本实用新型组装状态示意图,用以显示该面板与基座组装后的状态。
图5是常见的握把面板的立体分解图。
具体实施方式
首先请参阅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锁具面板卡掣结构用以设于门板10上,且该门板10内部开设有一容置空间11。该锁具面板卡掣结构主要由一锁心21、一基座31、一面板41以及一握把51所构成,其中:
锁心21设于门板10的容置空间11中,且锁心21往门板10外侧凸伸有一锁舌22,且该锁舌22通过一锁棒24带动而可进行往复动作(由于该锁心细部结构与动作状态幷非本实用新型的发明点,故在此不再加以详述);
基座31为一圆型座体,幷通过两个螺栓32固设在门板10上,基座31中心处开设有一通孔34,可与门板10的容置空间11相通,且于基座31外周缘凹设有两个相互对应的ㄩ型卡槽36,幷于各卡槽36底部分别装设有一弹片38,且该等弹片38概呈波浪状,在该弹片38前段略为往上凸起以形成有一固定段39;
面板41为一圆型盖体,其外型与基座31相对应,恰可套设于基座31外缘上,该面板41中心处开设有一穿孔42,该穿孔42与基座31上的通孔34相通,在面板41内缘设有两个凸块44,且该两凸块44的位置与基座31的两卡槽36的位置相互对应,各凸块44的前端具有一顶推斜面46,凸块末端则略为凹陷形成有一卡接部48,以使将面板41套接于基座31上时,该基座31的弹片38的固定段39得与面板41的凸块44的卡接部48相互卡掣;
握把51设于基座31外部,幷经面板41的穿孔42与基座31的通孔34,而与锁心21的锁棒24相互连接,幷通过固定件52穿设以固定,使操作者经旋动握把51而带动锁心21的锁舌22进行往复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未经印比雅(亚洲)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837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