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暖器之热作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79022.4 | 申请日: | 2007-12-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53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巫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巫嘉雄 |
主分类号: | F24D13/04 | 分类号: | F24D13/0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成明新 |
地址: | 510070广东省广州市先***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暖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热暖器之热作结构。
【背景技术】
有关热交换装置,一般为工业用之恒温维持装置,或室内取暖之循环式油叶电暖器,其里部转载热之媒体为由矿物油为之,虽然矿物油的比热较低而易于吸热,但由于其油体本身黏滞系数高而不易流动,且油质受到电加热器的高温热作,常会形成焦化作用,而在加热器表面形成一焦炭层影响发热功率,且该油质易于劣化失去有效带热作用,和其管路截面积为了让具有黏滞油体顺利川流而扩大管路,也因此不易造成紊流而失去热交换速率,一般该器材使用约三年必须重新更换,而工业用者则甚至半年需求更换,更换后之废油则形成一大污染问题,更容易因漏油形成电气短路点燃矿物油造成火灾导致人身及财产损失,以及传统在具有流体交换热质的加热设备,尤以电热工作者,在媒体工作的路径段落前后,会分布有决定电力启敝操作的装置,(如图4所示),它在管路52的段落朝外表面,贴设有一温度感应器6及一温度开关7,温度开关7可调变热媒3载热温度且为之在工作时程内可瞬时设定出一接近恒温的加温热作温度,其中温度开关7的设定值则主导加热器4电热工作时机,又温度开关7的指令来自二次电路之温度感应器6的讯号,唯昔用之温度感应器6与热源(加热器4)的位差有一段距离,若有热媒3受到额外因素使动能缓慢甚至阻流,或热媒3外泄发散使热媒3液面无法触及温度感应器6的感应需求位置时,则会让温度开关误判断,使加热器4过热工作,及持续工作发生烧毁,又过热工作易于让加热器4的发热元件表面因分子间的反应速度加快而快速氧化及常见积垢,诸等问题皆不适性能维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明显具环保特性及高交换速率之热暖器之热作结构。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热暖器之热作结构,其包括有:一热媒回流路径,路径中一隅为加热分流侧;一电加热器,内置于加热分流侧中;其中该电加热器进一步包含有:一发热元件,至少一端受一端座所结构性支持,端座与发热元件间隔有一隔板,对外设有电力端子导通发热元件电力;一探知器,邻近设于发热元件周界,并经导线往外传输讯号。
本实用新型利用散热叶片之管路易于让流过之热媒于行程中产生紊流,和热媒路径结构为具有内压对抗,其压力为大于一大气压,及热媒采水液为基材,而得更高温度转载,及可获高速热交换,和明显具环保要求。
本实用新型为该热媒是利用水液为基材,混合改善剂料改善载热条件及相变温度,实施于具有内压对抗机械强度之闭回路式热交换器路径之中,更可扩大水液相变温度,提升沸点温度,而符合热交换器高热传播之性能需求,并能转载满足热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为该水液里部可填充有高热导之载热粒子,藉由该载热粒子可获得快速带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为该水液为了对抗低温而可加热防冻剂,使降低其凝结温度。
本实用新型为加热器连结端座相关热媒接触朝向,直接设有一探知器,它可采最亲近距离,感知处于加热器周界的热媒载热状况,或可防获加热器因额外因素过度发热之保险。
依据本实用新型实施,可获以下优点:1.具有无污染及不燃性的安全特性。2.抛弃时无环保回收问题。3.系统泄漏无环境污染问题。4.因不可燃,泄漏后对于居家物品如地毯等不会有污染及助燃之行为。5.本实用新型的电热操作,可得完善的保护。
【附图说明】
图1为热交换器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暖器应用图。
图3为图2之侧视图。
图4为传统温度控制元件实施方式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有温度控制之加热器结构立体图。
元件符号说明:
1----吸热端 10----路径 100---热交换器
11----缓冲柜 110----释压阀 2----热沉端
3----热媒 30----液面 4----加热器
40----电热装置 40A----温度感应元件
40B----温度保险装置 400----探知器
41----壳体 42----端座 421----隔板
43----端子 44----发热元件 5----叶片式电暖器
51----叶片 511----分流侧 512----集流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巫嘉雄,未经巫嘉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7902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橡胶加硫机的脱模机构
- 下一篇:单管与内空船式配件灌粉管菱形座双室输液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