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显示器支架转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518.5 | 申请日: | 2007-10-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30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林永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原华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寿宁;张华辉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器 支架 转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显示器支架转轴,特别是涉及一种提供显示器于调整角度时产生扭力平衡的显示器支架转轴。
背景技术
为了配合现代生活模式,视讯或影像装置的体积已日渐趋于轻薄。因此,配合光电技术与半导体制造技术所发展的平面式显示器(Flat PanelDisplay),例如液晶显示器(LCD)、有机发光显示器(OLED)或是等离子显示器(PDP),已逐渐成为显示器产品的主流,而这些显示器的画面尺寸不断地增加下,用以承载显示器的支撑结构也日渐受到注视。
为了使显示器的可视区域能依据不同的使用者而可相对调整至最佳视角,如图1所示的习知技术,已揭露一种可调整视角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包括一承载架100、一支撑架200及一枢轴30,该承载架100是借该枢轴30枢接该支撑架200,使该承载架100可相对该支撑架200产生一旋转行程,以便调整显示器的视角,且该枢轴30穿设有一扭簧60,借以提供该承载架100旋转时所需的扭力,但该习知技术实质上具有下列缺失:
一、因该扭簧60组装不易且费时,导致生产效率不佳。
二、长期使用下,该扭簧60易产生脱落现象,造成扭力不平衡,而无法正常支撑显示器。
另有可改善上述缺失的习知技术如本发明人申请并获核准的中国台湾专利公告第M247671号的“往复式转轴”,其包括有一设有穿孔的固定座及一设于该穿孔的转动件,该转动件上设有多个垫圈、一固定片、一转动片及一固定件,通过该固定件将该垫圈、该固定片及该转动片锁固于该转动件,其中,该固定片及该转动片中央具有一通孔及一连动孔,该连动孔受该转动件带动,而表面分别设有一限位部及一限位槽,该限位部设于该固定片的圆周边缘,而该限位槽设于该转动片圆周边缘,并且该限位部及该限位槽相互耦合,本习知技术虽可解决上述缺失,但仍有下列不完美之处,即当该固定片的限位部脱离该转动片的限位槽,该转动片侧面即抵靠该限位部转动,极易造成该转动片与该固定片单向产生扭力过大而导致显示器无法平衡支撑。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显示器支架转轴显示器支架转轴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显示器支架转轴显示器支架转轴,能够改进一般现有的显示器支架转轴显示器支架转轴,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显示器支架转轴,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不但节省组装时间及成本,更可于调整显示器角度时提供定位平衡所需的足够扭力,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显示器支架转轴,主要具备一设有二连接端的承载架、一与该连接端枢接的支撑架,以及设于该连接端与该支撑架枢接处的二枢轴,其中一枢轴穿设一挂勾凸缘垫圈及一定位凸缘垫圈,该挂勾凸缘垫圈一侧周缘设有一凸部,而该定位凸缘垫圈一侧周缘对应设有多个凸块并形成与该凸部相互抵触的一限位槽,而另一枢轴穿设多个定位垫圈及至少一盘型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可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连接端设有多个定位孔以支撑装设一双勾垫圈。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支撑架设有多个定位孔以支撑装设一双勾垫圈。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连接端设有一结合槽,且该挂勾凸缘垫圈对应设有一结合块。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定位凸缘垫圈内径与该枢轴外径相匹配。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盘型垫圈介于这些定位垫圈之间。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定位垫圈内径与该枢轴外径相匹配。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连接端与该支撑架分别设有供该枢轴穿设的轴孔及连动孔。
前述的显示器支架转轴,其中所述的连接端与该支撑架分别设有供该枢轴穿设的轴孔及连动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龙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51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