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门式多层挂衣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576.8 | 申请日: | 2007-10-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5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章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章 |
主分类号: | A47G25/28 | 分类号: | A47G25/28;A47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科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张亚军;邢少真 |
地址: | 100077北京市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挂衣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活日用品领域,涉及一种方便勾挂在屋门内面的门式多层挂衣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屋门内面设置的挂衣架,通常是通过螺钉与门体紧固的,这样不但破坏了门体,而且安装很麻烦;由于螺钉的承重量很小,不方便多挂衣物,使用一段时间就会出现松动不牢固现象,并对门体进一步造成破坏。
现有结构的挂衣架普遍为单层,挂衣物有限,尤其是在屋门内面采用单层挂衣架没有充分有效的发挥出利用门体空间挂衣物的作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重量大,使用方便,合理利用门体空间多挂衣物的门式多层挂衣架。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门式多层挂衣架,包括横挂梁、挂物钩、纵挂梁,其横挂梁正面均布有挂物钩,横挂梁背面固联有纵挂梁,由横挂梁、挂物钩、纵挂梁构成一个主衣架及若干个副衣架,所述的主衣架的纵挂梁顶部设置有上挂钩,纵挂梁底部设置有下挂钩。
所述的副衣架的纵挂梁上部设置有一挂钩孔,底部设置有一底钩,所述的第一层副衣架的纵挂梁上的挂钩孔与主衣架的纵挂梁的下挂钩勾挂,以下若干层副衣架依次顺序向下排列,由下层纵挂梁上的挂钩孔与上层纵挂梁的底钩相互勾挂。
所述的上挂钩上设置有调节装置,调节装置的螺母固联在上挂钩上,螺丝与螺母配合并穿过上挂钩,螺丝顶端固联有调节板。
所述的上挂钩的侧面为圆弧状或锥型状或三角型状,上挂钩的顶面为扁平状的实体或开有长空槽或圆孔,或镂空。
所述的横挂梁弯曲成扁长环状,主衣架的纵挂梁顶部固联有挂钩,所述的纵挂梁上部设置有挂钩孔,纵挂梁底部设置有下挂钩及防护底脚。
所述的主衣架的纵挂梁顶部设置的上挂钩,为弯折成90度且侧边与纵挂梁平行的扁平状。
所述的横挂梁的背面底部设置有吸盘。
所述的挂物钩上下端弯折成钩状或呈球状。
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积极有益效果:
1.可直接勾挂在门体内面,不用钉安装,不破坏门体结构;
2.挂钩插入门体顶部与门框之间的缝隙,牢固且承重量大,便于多挂衣物,使用方便,不影响开关门;
3.主衣架勾挂在门体上,副衣架勾挂在主衣架上,多层副衣架顺序向下排列相互勾挂,使其多挂衣物,充分合理的利用门体空间;
4.底部设置有橡胶材料的防护底脚,防止与门体摩擦损坏门体;
5.背面底部设置有吸盘,可吸附在门体上,保持若干层衣架的稳定性;
6.挂钩上设置有调节装置,可根据门体厚度调节挂钩的跨度,以适应不同规格尺寸的门体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结构示意图的右视图;
图3为图2中I部放大图;
图4为图1中II部放大图;
图5(a)、(b)、(c)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结构示意图;
图6(a)、(b)、(c)为图1中A向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结构示意图的左视图;
图9为图7中III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阅图1、图2所示,一种门式多层挂衣架,由一个主衣架1和若干个副衣架2构成,主衣架1主要包括横挂梁101、挂物钩102、纵挂梁103等,选用0.8-1.5mm冷扎钢板或不锈钢板制作,其横挂梁101厚度为1.5mm,可以是实体或开有空槽或镂空等板式结构,横挂梁101的背面两端焊接或螺接有两纵挂梁103,纵挂梁103厚度为0.8mm,顶部弯折有90度且侧边与纵挂梁103平行的上挂钩1031,底部弯折有下挂钩1032;横挂梁101的正面均布有若干个挂物钩102,采用焊接或螺接,挂物钩102的厚度为0.8mm,上下端弯折成钩状;副衣架2主要包括横挂梁201、挂物钩202、纵挂梁203等,其纵挂梁203的上部不设置上挂钩,而是设置一挂钩孔2031,在纵挂梁203的底部弯折有一底钩2032;在横挂梁101、201的背面底部两脚处各设置有吸盘1011、2011,可吸附在门体上,避免若干层副衣架2晃动,保持衣架的稳定性;其余结构与主衣架1结构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章,未经王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