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血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688.3 | 申请日: | 2007-10-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22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陈维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维燕 |
主分类号: | A61M1/02 | 分类号: | A61M1/02;A61M1/34;A61M5/14;A61M5/165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海天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慧 |
地址: | 266001山东省临***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用于自体输血的输血装置。
背景技术:
输血是临床上抢救危重病人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治疗手段。近年来,虽然输血医学迅速发展,其安全性比过去有很大改进,但是仍存在着一定的危险性。人们对以前的输血方法进行反思、总结,找出了一个既能满足危重病人对血液的需求,安全系数又高的方法,这就是以病人自身为献血者的自体输血。它的主要优点是不需检测血型和交叉配合试验,杜绝了抗体抗原免疫反应所致的溶血、发热和过敏反应,没有传染疾病的危险;自体血回输还能提供新鲜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减少异体血所致的输血反应及感染等并发症,方法简便、效果好,它的临床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基层医院血源短缺问题,部分解决了血源特殊病例(RH)阳性的供血问题,节约血源,节省开支,无输血反应,无输错血之虑,无免疫抑制作用,无传染疾病的危险,所以自体血回输尤其在我们基层医院血源短缺的情况下,确实是一种抢救失血病人生命的有效方法。
现在一般的自体输血是在回收血液后,倒入专用输血瓶,并用纱布6-7层过滤、抗凝血后再输入体内,由于周转次数多,暴露于空气时间长,因而污染增加。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自体输血安全卫生的输血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输血装置,包括血瓶,插接到血瓶上的无菌输入管以及设置在无菌输入管上的输入针头、输入管调速器和过滤器,其中:
所述血瓶上还插接有无菌输出管和无菌吸引管;
所述无菌输出管上设置有三通接头、输出管调速器及输出针头,所述三通接头的其中两端连接所述无菌输出管,另一端上设置接头帽;
所述所述无菌吸引管上设置吸引管调速器和负压吸引器。
所述过滤器内设置至少两层过滤网。
本实用新型突出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成本低廉,减少了周转次数和暴露于空气的时间,避免了血液污染的机会,安全卫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实施时其设计主体机构包括血瓶1、输入针头2、输入管调速器3、无菌输入管4、过滤器5、负压吸引器6、无菌吸引管7、吸引管调速器8、接头帽9、三通接头10、无菌输出管11、输出管调速器12、输出针头13和过滤网14。其中,血瓶1上插接有无菌输入管4、无菌吸引管7和无菌输出管11;无菌输入管4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输入针头2、输入管调速器3和过滤器5,过滤器5内设置有三层过滤网14;无菌吸引管7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负压吸引器6和吸引管调速器8;无菌输出管11上由外向内依次设置有输出针头13、输出管调速器12和三通接头10,三通接头10的其中两端连接无菌输出管11,另外一端设置接头帽9。
三通接头10的其中两端连接无菌输出管11,另外一端用于输注生理盐水或抗凝剂等,其端部设置接头帽9。
关闭输出管调速器12,打开并调节输入管调速器3和吸引管调速器8即可进行血液的输入,等血液达到需要的量后,关闭输入管调速器3和吸引管调速器8,然后打开并调节输出管调速器12,即可对病人进行血液回输,完成自体输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维燕,未经陈维燕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68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