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液晶面板工作平台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1774.4 | 申请日: | 2007-10-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70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叶公旭;林祈廷;吴志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B25H1/00;H01L2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面板 工作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作平台,特别是涉及一种液晶面板的工作平台。
背景技术
在液晶面板的生产过程中,有些制作过程的中间阶段需要针对液晶面板进行检测,例如:工作人员针对液晶面板表面缺陷实施目视检测,或使用相关仪器进行其它更进一步的测量,借以确保液晶面板的质量以利后续的工艺流程的进行。而前述检测步骤的进行,通常需先将接受检测的液晶面板定位且固定于特定的位置,才能进行相关的检测程序。
在传统中,一般用来固定液晶面板的装置,主要是利用位于固定液晶面板装置的基板(也可称之为定位板)上的吸附平台将液晶面板吸附住,配合固定液晶面板装置的基板上的多个定位部以及数个定位杆抵住液晶面板的四个侧边,来达到将液晶面板固定于正确的定位位置上的目的。
上述固定液晶面板的装置的操作程序为,将液晶面板置放于吸附平台的吸附装置上,再将液晶面板推至能够同时抵住基板上的多个定位部的位置,此时多个定位部分别抵住液晶面板其中相邻的二个侧边,接着放置定位杆于液晶面板四个侧边中剩余的相邻二个侧边,即以定位部与定位杆分别抵住液晶面板的四个侧边,然后启动吸附平台上的吸附装置,将液晶面板固定在准确的位置上。
在上述的固定液晶面板的定位装置中,由于液晶面板与吸附平台的吸附装置做直接的接触,故容易因为接触摩擦造成液晶面板表面的刮伤,而影响液晶面板的质量,进而导致生产合格率的下降。
另外,上述的固定液晶面板的装置的固定定位的操作程序不仅繁复且耗时,还影响液晶面板整体的生产制作过程的效率,无形中也增加了生产的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的液晶面板工作平台,可减少液晶面板检测时产生刮伤,同时使用较少的定位时间,即可将液晶面板准确地定位于所要的位置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液晶面板工作平台,至少包括:承载框、至少二个定位装置与至少二个反推装置。其中承载框的第一顶面、第二顶面、第三顶面以及第四顶面依序接合且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垫块,而其中相邻的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分别具有至少一个定位部。其中此至少二个定位装置分别位在相邻的第三顶面及第四顶面上。而至少二个反推装置则分别位于前述的第一顶面与第二顶面上。
因此,应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优点为:借助低摩擦系数材料的垫块的使用,不仅可减少液晶面板与承载框的接触面积,还可有效避免液晶面板表面的刮伤,并配合承载框上的定位部、定位装置与反推装置,能够更快速且准确地固定液晶面板于工作平台上,提升合格率,减少生产成本。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工作平台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根据图1的实施例的液晶面板工作平台与液晶面板的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3A为图1的垫块位于承载框顶面上的放大示意图;
图3B为沿着如图3A所示的垫块的剖面线A-A’所获得的剖面示意图;
图4A为定位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定位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C为图4A的定位装置位于后退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4D为图4A的定位装置位于前进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A为反推装置的立体示意图;
图5B为图5A所示的反推装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C为图5A的反推装置位于原始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5D为图5A的反推装置位于反推位置的俯视示意图;
图6为图2所示的区域C的放大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
100:液晶面板工作平台 102:承载框
104:定位装置 106:反推装置
108:定位板 110:垫块
112:液晶面板 114:定位部
116:夹持装置 118:驱动组件
120:连动件 122:滚轮
124:驱动组件 126:连动件
128:滚轮 132:导角结构
134:锁附孔 136:框体
138:框体 140:通气入口
142:导气沟 144: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东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17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