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利用弹性恢复力提供扭力的枢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2885.7 | 申请日: | 2007-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30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洪林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典轴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11/10 | 分类号: | F16C11/10 |
代理公司: | 隆天国际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潘培坤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利用 弹性 恢复 提供 扭力 枢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枢轴结构,特别是指一种利用承载板件与弹性板件的弹性恢复力来提供扭力的枢轴结构。
背景技术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使折叠式对象得以开合,通常会在两对象之间装设一枢轴结构。现有的枢轴结构,多半由一公轴与一母轴所组成。公轴通常包含一连结部与一轴杆,而母轴通常包含另一连结部与一轴筒。在一般状况下,公轴的轴杆可旋动地结合于母轴的轴筒,公轴的连结部结合于一第一对象,母轴的结合部结合于一第二对象。因此,第一对象可以轴杆的轴心为中心而旋转,使第一对象与第二对象之间得以开合,以组成上述的折叠式对象。
在此前提下,由于公轴的轴杆会经常性地与母轴的轴筒产生摩擦,因此,往往枢轴结构可输出的扭力,会随着轴杆在轴筒中的旋转次数的增加而逐渐衰退。因此,一种现有的枢轴结构可利用承载板件的弹性恢复力来提高扭力,以降低扭力衰退率。
为了更进一步说明以上技术,以下将列举一现有的枢轴结构来加以具体说明。请参阅图1与图2,图1为现有的枢轴结构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现有的枢轴结构的正视图。如图所示,一枢轴结构1包含一轴筒11、一承载板件12与一公轴13。轴筒11自一第一轴筒端面111沿一第一延伸方向I0的反方向延伸至一第二轴筒端面112,并且具有一轴筒内表面113。
承载板件12包含一支撑区段121a、一承载区段121b与另一支撑区段121c,自一第一承载端面122沿第一延伸方向I0的反方向延伸至一第二承载端面123,并且结合于轴筒11内。其中,支撑区段121a与121c分别自承载区段121b的两侧延伸出,以支撑承载区段121b。
公轴13包含一连结部131与一轴杆132。连结部131开设有两个连结孔131a与131b。轴杆132自连结部131沿第一延伸方向I0延伸至轴杆端面132a,且具备一中心轴A0。沿第一延伸方向I0观之,轴杆132包含一圆弧区段132a1、一突角132a2与一直边132a3,且圆弧区段132a1、突角132a2与直边132a3彼此相连而围构成轴杆端面132a的轮廓。其中,突角132a2与直边132a3可视为一定位区段。
中心轴A0与圆弧区段132a1相距一参考中心距r0,中心轴A0与突角132a2相距一第一中心距r1,中心轴A0与直边132a3相距一第二中心距r2。同时,第一中心距r1大于或等于参考中心距r0,第二中心距r2小于参考中心距r0。
当轴杆132在承载区段121b与轴筒内表面113之间旋转,且圆弧区段132a1接触于承载区段121b时,轴杆132可以平顺地转动,但是会压迫承载板件12,而使枢轴结构1提供较大的扭力。
当轴杆132在承载区段121b与轴筒内表面113之间旋转,且突角132a2或直边132a3接触于承载区段121b时,特别是在突角131a2接触于承载区段121b时,轴杆132仍会压迫承载板件12,但轴杆132则较不易平顺地转动,因此可提供定位的功能。
在实际运用层面上,轴筒11可延伸出一连结部,以共同组成一母轴(图未示),由于其为大众普遍熟知的技术,故不予以赘述。然而,凡在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阅读以上的叙述后,应可轻易理解上述的枢轴结构1普遍存在着以下两项主要问题:
其一,由于所有的弹性恢复力都是由承载板件12所提供,因此,很容易造成承载板件12的弹性疲劳而致使枢轴结构1所能提供的扭力锐减。
其二,由于在轴杆132的旋转过程中,定位区段(特别是突角131a2)会在承载区段121b行进相当长的旋转磨耗行程,因此,很容易与承载区段121b产生彼此的磨耗,并且失去定位功能。
发明内容
综观以上所述,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承载板件较易弹性疲劳,因此会造成枢轴结构所能提供的扭力锐减的问题。同时,又由于定位区段很容易与承载区段产生彼此的磨耗,因此还会造成定位功能丧失的问题。
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枢轴结构,其外加一弹性板件来辅助提供弹性恢复力,以减缓承载板件弹性疲劳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枢轴结构,其以较短的旋转磨耗行程,即可实现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典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大典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288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