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印刷式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3488.1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林作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38 | 分类号: | H01Q1/38;H01Q5/00;H01Q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梁挥;祁建国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印刷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印刷式天线,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多频段的印刷式天线。
背景技术
由于使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无线通信技术,在使用上有不需要接线材,即可达到与远程装置沟通的效果,使得利用无线通信技术的产品种类与日俱增,例如行动电话、笔记型计算机等。而这些产品由于使用电磁波传递信号,因此用于收发电磁波信号的天线成为必要的装置。目前天线主要分为外露于装置外的天线与内建于装置内的天线,而由于外露于装置外的天线,除了影响产品体积大小与美观外,也有着容易受到外力撞击而折弯、折断的缺点。因此,内建式天线已成为一种趋势。
目前天线的制作以印刷电路板方式较受到制造厂商的青睐,其具有制造容易与成本低廉等优点。印刷式天线是在印刷电路板上制作辐射天线,因此在制作上能够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路布线作结合,达到一次性的将电路与天线做在印刷电路板上,省略掉多任务繁杂的步骤,进而可以达到节省成本的功效。以往印刷式天线因为设计不易与阻抗匹配等问题,大多还是以单一频段为主的设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印刷式天线,通过将多个不同频段的天线结合设计在小型基板上,使印刷式天线也能具有多频段的功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印刷式天线,其包含有基板、第一信号馈入部、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和接地部。基板具有绝缘层,且绝缘层上形成有金属线路。信号馈入部位于金属线路上。第一辐射单元形成于绝缘层并连接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一频段信号。第二辐射单元形成于绝缘层并连接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二频段信号。第三辐射单元形成于绝缘层并连接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三频段信号。接地部形成于基板上并连接绝缘层,用以电性耦接于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与第三频段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式天线还包括有第一阻抗匹配单元和第二阻抗匹配单元。第一阻抗匹配单元连接于金属线路,用以调整金属线路的阻抗,使第一频段信号能够在金属线路与第一辐射单元传递。第二阻抗匹配单元连接于金属线路,用以调整金属线路的阻抗,使第二频段信号能够在金属线路与第二辐射单元传递或使第三频段信号能够在金属线路与第三辐射单元传递。
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式天线,将三个不同频段辐射单元结合在小型基板上,使本实用新型的印刷式天线,能够具有多频段的功能。
而且,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所揭露的另一印刷式天线,其包含有基板、第一信号馈入部、第二信号馈入部、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辐射单元、第四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和第六辐射单元。基板具有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在第一绝缘层上形成有第一金属线路,且第二绝缘层上形成有第二金属线路,第一金属线路和第二金属线路形状相对称且位于相对侧。第一信号馈入部位于第一金属线路上。第二信号馈入部位于第二金属线路上。第一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一绝缘层并连接第一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一频段信号。第二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一绝缘层并连接第一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二频段信号。第三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一绝缘层并连接第一金属线路,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三频段信号。第四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二绝缘层并连接第二金属线路,且第四辐射单元位于第一辐射单元的相对侧并且形状与第一辐射单元相对称,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一频段信号。第五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二绝缘层并连接第二金属线路,且第五辐射单元位于第二辐射单元的相对侧并且形状与第二辐射单元相对称,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二频段信号。第六辐射单元形成于第二绝缘层并连接第二金属线路,且第六辐射单元位于第三辐射单元的相对侧并且形状与第三辐射单元相对称,用以辐射或接收第三频段信号。接地部位于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之间,且两端分别连接第一绝缘层与第二绝缘层,用以电性耦接于第一辐射单元、第二辐射单元、第三频段信号、第四辐射单元、第五辐射单元与第六频段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寰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48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