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3495.1 | 申请日: | 2007-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790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1-14 |
发明(设计)人: | 沈振权;沈振勤;曹后平;舒伟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7/42 | 分类号: | A61B17/42;A61M1/00;A61M3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000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一次性 可视 人流 吸引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用于人工流产、可进入宫腔组织达到观察、治疗目的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
背景技术:
目前,通用的人流吸引管为一简单的金属中空管,顶端侧部开一吸引口,末端外接橡皮管、负压瓶。这种人流吸引管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常发生管腔堵塞现象。并且,现有的人流吸引管多是盲吸操作,不能看到胚胎,不能在可视的情况下操作。中国专利95228318.2号公开了一种盲吸操作的《双腔负压可控式人流吸引管》,其基本结构为一双管结构,一腔为胚胎组织吸出的通道;另一腔为宫腔内负压调控通道,外接调控开关,供常压空气进入宫腔。手术过程中,当宫腔内负压升高,宫腔与负压瓶压差减少,致使胚胎组织不能吸出时,通过调节空气进气开关,使宫腔内负压下降,胚胎组织吸出。但是这种吸引管存在着工作部位不可视、手术时间较长、手术不彻底等情况,又由于该设备是多次使用,容易造成病人交叉感染。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人流吸引管存在的上述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成本低廉、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消除管腔堵塞现象、并可一次性使用的可视人流吸引管。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包括一手柄及后端连接该手柄的一圆形双腔吸引管,该手柄上还设有一分叉形的负压吸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双腔吸引管前部封堵有一半球形头部组件,该组件下部设有一负压吸入口;该双腔吸引管前部及半球形头部组件内,密封防水设有一CMOS模组;该CMOS模组包括一FPC板、一CMOS模块、一镜头,该CMOS模块前部感光区域封装有镜头,其背面贴片连接在所述FPC板上;所述半球形头部组件设有一用来通过光线至CMOS模块前部感光区域的开孔。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所述的半球形头部组件,其前端为半圆球形,其由相互扣合的上、下半体构成;其下半体为一透明构件。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所述的CMOS模组还包括一组LED灯组,该灯组连接在所述FPC板上;其前部朝向所述半球形头部组件的下半体。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所述的CMOS模组的镜头前部的半球形头部组件的下半体上,设有一开孔;在该开孔的开口处,还设有一密封透镜。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其还包括一信号输出接口,所述FPC板经过双腔吸引管内的空腔与该信号输出接口电性连接。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所述的CMOS模组还包括至少一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该控制器是内置于所述的CMOS模块内,或设置在所述FPC板上,且其内置有一专用控制软件;该软件内置有一运算器、一自动计数器及一自删除程序。所述自动计数器在所述当CMOS模块首次通电启动时计为1次,再次通电启动时则自动+1;当该计数数据等于N+1时,所述专用控制软件中的程序启动自动删除模块,删除各预存工作程序或其中之一。N的取值可以是1。
所述的一次性可视人流吸引管,其特征为:所述的双腔吸引管,包括两个完全隔离的腔道:其中用于胚胎负压吸引的主腔道由吸引口、吸气管、吸引出口构成;还包括一用来容置电源线及数据线的副腔道。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其设有将工作区域可视化的CMOS模组,使其在工作时可以快速、准确的找到工作部位;使宫腔内操作实现一次性快速完成,从而减少了人流管出入宫腔的次数,大大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缩短了手术时间;另外,由于本实用新型专用控制软件中内置有自动删除模块,其可以实现器械的一次性使用,器械使用时无需消毒,不会引起病人交叉感染,手术安全性高。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CMOS模组3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光阵显示器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34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