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化的节电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5029.7 | 申请日: | 2007-12-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03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王季;白莉;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强;王季;白莉;朱明 |
主分类号: | G05F1/24 | 分类号: | G05F1/24;G05F1/30;G05F1/147;G05F1/153 |
代理公司: | 沈阳利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东煜 |
地址: | 110013辽宁省沈阳市沈***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化 节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节电装置,具体的是通过智能化手段采用电压控制的方式,实施节电的一种装置。
背景技术
节能减排是企业生产的头等大事,在节能技术中,节电又是一项极为重要的课题。通常电网电压高于设备额定电压,电源向设备供应的电能一部分真正发挥作用,另一部分则以发热等形式白白消耗掉,造成了极大的能源浪费,同时还降低了设备的使用寿命。为此,各式各样的节电产品不断问世,在电能的节约方面尽显其各自的优点和特点。然而,这些节能器件存在一个共同的缺欠,就是在电压调控方面往往滞后且只局限于粗略的判断,因反应速度不够及时,不能做到实时监控,这样就很难达到最佳的节电效果,使得一部分还可以利用的电能无端的消耗掉了。
目前尚未有可以进行实时采样,随电网电压的动态变化能自动进行补偿,对于不同类型的用电负载,都能输出一个最优化的、智能化的电压控制节电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目前节电装置存在的电压调控滞后,实时监控效果差的问题而提供将外围检测元件输入的信号,通过单片机软件的前馈控制的一种智能化的节电装置。
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化的节电装置,包括硬件和软件两部份,所述硬件部份包括电压互感器PT、控制器、操作台;
所述操作台的上部装设有显示屏,操作台的中部板面上装设有按键开关SA、电压表V、电源指示灯HL,操作台的后面设置有P1″、P2″;1″、2″、3″;M1″、M2″;N1″、N2″四组接线柱,P1″、P2″接线柱对应与被检测的线路相连接;1″、2″、3″接线柱对应与主回路变压器T1一次侧的1、2、3端相连接,M1″、M2″接线柱对应与主回路变压器T1二次侧线圈L2的M1、M2端相连接,N1″、N2″接线柱对应与主回路变压器T1二次侧线圈L3的N1、N2端相连接;
所述控制器装设在操作台内,操作台后面的接线柱P1″、P2″通过导线与被检测回路相连接,接线柱P1″、P2″通过导线与控制器的P1、P2端相连接,控制器的P1端经空气开关F1、电流互感器A、分别与变压器Ta、变压器Tb的一次侧相串接,并连接到主回路变压器T1的1端,控制器的P2端经过开关SA连接到主回路变压器T1的2端;电感线圈La的一端与P2端相连接,电感线圈La的另一端同时与限流电阻SF的一端及整流桥BR1的一个输入端相连接,整流桥BR1的另一个输入端经电阻R2与限流电阻SF的另一端连接后同时与可控硅TR1、TR2、TR3的一极相连接,整流桥BR1的正极输出端经电阻R3连接光电隔离控制芯片U2的供电电源正端,整流桥BR1的负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1的负极,二极管D1的正极连接到光电隔离控制芯片U2的供电电源负端;光电隔离控制芯片U2的输入端3脚与单片机芯片U1的12脚相连接,光电隔离控制芯片U2的输出端4脚-10脚分别对应与可控硅TR7-TR1的触发极相连接,可控硅TR4-TR7的一极共同连接;可控硅TR1和可控硅TR6的另一极共同与变压器Ta二次侧的E1端相连接,可控硅TR2和可控硅TR5的另一极共同与变压器Tb二次侧的F2端相连接,可控硅TR3和可控硅TR4的另一极共同与变压器Ta、Tb二次侧的E2、F1端相连接成一点;软件开关J1和J2分别与变压器Ta、和Tb二次侧相并联;相电压采样芯片U4的采样电压输入端1、2脚连接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端,相电压采样芯片U4的输出端3脚与A/D转换芯片U3的输入端3脚相连接,A/D转换芯片U3的输出端4脚与单片机芯片U1的3脚相连接;直流模块芯片U5的电源输入端1、2脚并接在电压互感器PT的输出端上,直流模块芯片U5的3、4脚输出分别对应与A/D转换芯片U3的1、2脚和单片机芯片U1的电源输入端相连接,单片机芯片U1的输出端通过数据接口与显示屏的输入端相连接;电压表V并接在主回路变压器T1的1、2两端,电源指示灯HL、电源输出端子CZ连接在主回路变压器T1的1端和线圈L1的末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强;王季;白莉;朱明,未经王强;王季;白莉;朱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50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