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升降折叠桌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5145.9 | 申请日: | 2007-12-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30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樊兴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樊兴利 |
主分类号: | A47B9/16 | 分类号: | A47B9/16 |
代理公司: | 大连非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宝威 |
地址: | 116021辽宁省大连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升降 折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桌,特别是一种方便升降随意改变桌面高度的气动升降折叠桌。
背景技术
现有的桌子均是由桌面和与桌面相接的支腿构成,有的桌面可根据需要改变其大小,如桌面是由几个面组合而成的,各面之间为活页连接,通过活页可转动其中一个或几个桌面使其与其他桌面形成共面而加大桌面的面积,相反,也可通过活页的转动减小桌面面积,还可以做到将面积较小的方桌面变成面积较大的圆桌面。但是都不能调整桌面的高度,使桌子的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靠、可随意改变桌面高度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它包括桌面13和交叉支腿3,其特征在于:在桌面13的底面连接有滑道15,在交叉支腿3的上端安装有与滑道15相配的滚轮16,在桌面13的底面活动连接有气泵和与气泵相接的转动件9,转动件9与交叉支腿3的上端之间活动连接有拉杆10。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其中所述的桌面13的下方设有框架1,所述的滑道15固定连接在框架1上,所述的滚轮16安装在支腿上梁4的端头,支腿上梁4固接在交叉支腿3的上端,所述的气泵中的活塞杆7的端头轴连接在框架1上,所述的气泵中的气缸6的端头轴连接在转动件9上,转动件9与框架1上的处于中间位置的框架上梁2轴连接,所述的拉杆10轴连接在转动件9与支腿上梁4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其中所述的交叉支腿3的下端装有行走轮5。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其中所述的桌面13的底面固定连接有支撑转盘12,支撑转盘12与框架1之间为轴连接,所述的桌面13坐落在框架1上方的框架上梁2上,所述的框架上梁2为三根,分别固定连接在框架1的两端和中间位置,所述的桌面13为两张规格相同的板材构成,两板材之间为活页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其中所述的框架1与桌面13之间设有锁紧固定件18。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其中所述的滑道15的两端设有限位块19。
本实用新型的气动升降折叠桌,由于在桌面的下方设有交叉式的支腿,且支腿连接有使支腿可合并或打开的气泵装置,当支腿向一起合并时可使桌面上升,反之会使桌面下降,从而调整桌面高度,所以本装置具有根据需要可随意调节桌面高度的优点,同时本装置整体结构简单、动作灵活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的整体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的气泵装置、框架1、转动件9的连接结构俯视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桌面上升后的交叉支腿3、框架1、桌面13的连接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桌面下降后的交叉支腿3、框架1、桌面13的连接结构侧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滑道15、滚轮16、支腿上梁4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1为方形框架,可采用管材焊接制作,在框架1的上方焊接有三根框架上梁2,分别设在两端和中间位置。在框架1的四角处内侧焊接有滑道15,滚轮16与滑道15相配,即滚轮16可在滑道内往复滚动。滚轮16安装在支腿上梁4的两端,支腿上梁4焊接在交叉支腿3的上端头处,交叉支腿3的中间部位为轴活动连接,使两组交叉支腿可沿其中间部位的轴转动达到合并或打开的目的。
选用手动气泵与本装置相连接作为本装置的升降动力源,其结构是:气泵中的活塞杆7的端头与框架1之间轴活动连接,气泵中的气缸6的端头与转动件9轴活动连接,转动件9的中间部位与位于中间位置的框架上梁2轴活动连接,当气泵动作时即活塞杆7作自气缸6伸出或向气缸6内进入时,可驱动转动件9相对于中间位置的框架上梁2转动。转动件9与支腿上梁4之间通过轴活动连接有拉杆10,当转动件9转动时,可通过拉杆10拉动或推动两侧的支腿上梁4使其靠近或远离,最终达到合并或打开交叉支腿3的目的。控制气泵动作的气泵搬手11固定安装在固定板17上,固定板17可螺钉连接在框架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樊兴利,未经樊兴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5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