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轧工艺润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85249.X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989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白莉;石乃安;涂川;赵伦峰;郭秀丽;王涛;陈晓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7/10 | 分类号: | B21B27/10;B21B28/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4021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轧 工艺 润滑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轧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热轧工艺润滑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热轧轧辊润滑有多种方式,按喷射的物质分类,有只喷油和喷油同时喷水两种型式;按喷射集管的位置分,有在刮水板外侧的,也有在刮水板内侧的。不管什么方式,喷射集管均布置在工作辊旁,直接对工作辊喷射。由于喷射润滑油的位置同时布置多个工作辊冷却水集管,工作辊同时要受到大量的冷却水(600m3/h左右)的喷射,冷却水压力又较高(>1MPa),喷射到辊面的润滑油大部分很快就被冷却水冲掉,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热轧工艺润滑装置,用于解决现有装置所存在的润滑油膜容易被冷却水冲掉、容易混入残留冷却水等使用缺陷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改变原来轧机润滑方式,由原来对轧机工作辊润滑改为对轧机支承辊润滑,具体方式为上、下轧辊润滑机构安装在上、下支承辊出口侧,润滑油直接喷射到支承辊表面,由于支承辊表面冷却水较少,压力较小,润滑油可较均匀的附着在支承辊表面,而且工作中支承辊与工作辊之间一直处于接触状态,润滑油也附着在了工作辊表面上,从而工作辊得到了持续均匀的润滑。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有,上支承辊润滑机构由支座及喷射集管组成,喷射集管固定在支座上,喷射集管上布置有喷嘴,支座安装在上支承辊出口侧轧机牌坊上。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结构有,下支承辊润滑机构由喷射集管、刮水板、刮水板传动机构、刮水板支座组成,喷射集管固定在刮水板支座上,集管上布置有喷嘴,喷射集管设在刮水板的刮水面下方,刮水板支座固定在轧机牌坊上。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轧辊润滑装置与现有装置相比,将集管布置在了支承辊出口,直接喷射支承辊表面,而非工作辊表面,由于支承辊表面冷却水较少,压力较小,润滑油可较均匀的附着在支承辊表面。本实用新型可使润滑集管喷射至支承辊面上润滑油不受高压力的工作辊冷却水影响,在支承辊与工作辊辊面形成均匀的油膜;可使润滑集管远离辊缝间的高温轧件,消除高温烘烤引发的喷油嘴结垢堵塞现象;可显著改进提高润滑效果,进而提高轧件、尤其是板、带轧件的表面质量,增强轧辊使用寿命、降低电机输出功率;适宜在轧机、尤其是板、带热轧中的精轧机上安装使用。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的原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安装示意图,
附图3为下支承辊润滑机构结构详图。
附图4为上支承辊润滑机构结构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变原来轧机润滑方式,由原来对工作辊润滑改为对支承辊润滑,具体方式为轧辊润滑机构安装在上、下支承辊出口侧,润滑油直接喷射到支承辊表面。
如图2、3、4所示,上支承辊润滑装置由支座9及喷射集管8组成,喷射集管8固定在支座9上,喷射集管上布置有喷嘴6,支座9安装在上支承辊出口侧轧机牌坊10上;由于工作辊7冷却水水量较大,且处于下支承辊5的上方,为防止水流到润滑集管喷射位置,在下支承辊8润滑装置专设有刮水板2,并配有刮水板传动机构3,具体结构为下支承辊润滑装置由喷射集管、刮水板2、刮水板支座组成,喷射集管固定在刮水板支座上,喷射集管上布置有喷嘴,喷射集管设在刮水板的刮水面下方,刮水板支座固定在轧机牌坊上,刮水板2由传动机构3的气缸驱动,绕刮水板支座4转动,使刮水面压紧在支承辊5上。集管1布置在刮水板2上,随刮水板2一起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鞍钢集团设计研究院;鞍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524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