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桨双平衡飞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206.5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03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蔡木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木雄 |
主分类号: | A63H27/133 | 分类号: | A63H27/1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高永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文彬 |
地址: | 515800广东省澄海市澄***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桨双 平衡 飞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玩具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双桨双平衡飞机。
背景技术
现有的玩具遥控飞机大多只有单层螺旋桨和平衡杆结构,这种结构的飞机在飞行时的平衡力度不够,飞机很容易失去稳定而坠落下来,造成损坏或使操作者受到伤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另外一种航天模型遥控飞机带有双层螺旋桨,这种结构的航天模型飞机主要是上层带有平衡结构,下层的螺旋桨靠陀螺仪和舵机来矫正飞行的姿态,不易控制飞机的飞行,而且价格比较昂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稳定性更高,易于控制飞机飞行的双桨双平衡飞机。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包括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下螺旋桨通过空心轴与机身联接,上螺旋桨通过贯穿空心轴的轴与机身联接,所述上螺旋桨和下螺旋桨上分别设置有平衡连杆装置。
所述平衡杆装置由平衡杆、五金轴套和螺旋桨支架组成,所述五金轴套固定在平衡杆的两端,螺旋桨支架的两端分别同螺旋桨和平衡杆的中部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平衡杆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凸起,所述螺旋桨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与平衡杆两侧凸起相对应的两个凸起,平衡杆和螺旋桨通过联接两凸起的联杆将二者间隙配合连接。
所述平衡连杆装置固定于螺旋桨的上方或下方,并同螺旋桨形成一个固定夹角。
本实用新型相对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由于在下螺旋桨上增设一平衡连杆装置,使得飞机在飞行自动矫正能力增加一倍,增强了飞机飞行的稳定性,易于控制飞机的飞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整体立体图。
图2是图1中螺旋桨和平衡连杆装置连接分解图。
图中:1、上螺旋桨 2、下螺旋桨 3、轴 4、下平衡杆5、空心轴 6、五金轴套 7、联杆 8、凸起 9、凸起10、螺旋桨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两层螺旋桨,上螺旋桨1和下螺旋桨2,下螺旋桨2通过空心轴5与机身联接起来,上螺旋桨1之间通过贯穿空心轴5的轴3与机身联接起来,在每个螺旋桨的上方设置有调节飞机飞行稳定性的平衡连杆装置,另外平衡连杆装置也可置于螺旋桨的下方,并同螺旋桨形成一个固定夹角。
如图2所示,平衡杆装置由平衡杆、五金轴套6和螺旋桨支架10组成,五金轴套6固定在平衡杆的两端,螺旋桨支架10的两端分别同螺旋桨和平衡杆的中部间隙配合连接;平衡杆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两个凸起8,螺旋桨的中部两侧对称设有与平衡杆两侧凸起8相对应的两个凸起9,平衡杆上一侧凸起8同螺旋桨的一侧凸起9通过联杆7间隙配合连接。
由“陀螺效应”原理可知,重的物体高速旋转会产生“陀螺效应”,由于五金轴套重量较重,它可保持原有的运动姿态,不易被改变,当直升机向右倾斜失去平衡时,下平衡杆4仍然保持水平面,这时,下平衡杆4通过联杆7下压下螺旋桨2的带倒扣的凸起9,而下螺旋桨2绕螺旋桨支架10的轴线转动,从而使下螺旋桨2左边桨叶的仰角减小而右边的桨叶的仰角增大。从空气动力学中可知,同样尺寸的桨叶如果速度一样,仰角大的,产生的升力就大,这样,下螺旋桨2右边桨叶升力大,把直升机主轴3矫正回垂直状态。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木雄,未经蔡木雄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2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