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7667.2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642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曹全礼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全礼 |
主分类号: | B65G53/46 | 分类号: | B65G5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500安徽省界首市福***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粮机 专用 直吹式关 风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在吸送式气力输送系统中用于分离器下部的卸料设备——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吸粮机所采用卸料设备关风机,它是直接将物料卸到其它输送设备上,再通过运输设备运走,由于直接卸料,造成工作周边环境的尘埃增加。污染空气而且增加了输送设备,给吸粮作业增加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直吹式关风机,它的工作效率高,可降低工作周边环境尘埃,不但不增加设备,反而减少设备而达到卸料输送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它包括:进风管(1)、底座(2)、进料口(3)、壳体(4)、出料风管(5)、气体联通管(6)、叶片(7)(甲、乙、丙、丁、戊、已)、端盖(8)、叶片转轴(9)等组成一体,其特征是:进料口(3)设置在壳体(4)的上方,进风管(1)和出料风管(5)分别设置在壳体(4)两头端盖(8)下部,壳体(4)下部有底座(2)支撑着,叶片(7)固联在叶片转轴(9)上,叶片外围与壳体内圆腔滑动密封,叶片两端与机壳两端端盖滑动密封,叶片转轴两端轴承室(10)设置两端端盖(8)中心,端盖(8)与壳体(4)用螺栓固联。
所述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为水平安装式。
所述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采用摆线针减速电机直接驱动叶片转轴(9)转动进行工作。
所述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进风管(1)管路与吸粮机出风口直接联接。
本实用新型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是吸粮机专用卸料设备,它是将进料口落下的粮食进入两叶片之间,在转动叶片的带动下到下方,这时在进风管风力带动下,气体与粮食从出料风管吹出经配置的其它管道输送走。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是:操作简单,风力采用吸粮机本身风机出风口的风源,大大节约了成本,而且不会污染工作周边环境的空气,一种节约、环保型的粮食机械。
附图说明
附图为本实用新型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构造示意图,其中图1为主视图,图2为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有关风壳体(4),由底座(2)支撑,壳体两端有端盖(8)与壳体(4)用螺栓联接。壳体上方有进料口(3),两端盖中左边联有进风管(1),右边端盖上有出料风管(5),两管在端盖安装时,风管中心同处于一个轴线上。两端盖中心有轴承室(10),用来支撑叶片转轴(9)。叶片转轴上均匀固接有六片叶片(7)(甲、乙、丙、丁、戊、己);另外在端盖安装有气体联通管(6)。叶片外圆与壳体内圆采用滑动密封,叶片两端与端盖也采用滑动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
吸粮机专用直吹式关风机,它是吸粮的专用配套设备。该关风机进料口(3),与吸粮机的分离器或除尘器的下部相联,进风管(1)与吸粮机风机出风口相连接,出料风管与输送管道相连接。工作时启动关风机驱动电机,吸粮机吸出的粮食进入分离器后,粮食向下落入关风机的进料口,落入(图1)甲、乙叶片之间空腔内,在叶片继续转动下,乙叶片达到进料口左边后,这时乙、丙两叶片空腔与进料相通,粮食进入乙、丙两叶片空腔内,这样循环进行,当甲乙两叶片之间腔室转到关风机壳体下方时,这时进风管(1)吹进的风把粮食从出料气管吹出,这样循环进行,在叶片转轴(9)转动下,粮食不断分别进入甲、乙、丙、丁、戊、已之间腔室内同时又不断的将粮食送入下方,被进风管(1)进入的风把粮食从出料气管吹出。
气体联通管(6)作用:
如图(2)所示当丁、戊两叶片腔室内粮食卸完后,丁叶片转动到水平位置时,由于卸料风吹走粮食,两叶片中卸完丁、戊两叶片腔室内必有一定压力的空气,为了不影响腔室转到上部进料前,把有压力的空气排到左边的腔室内,达到气压的平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全礼,未经曹全礼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76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草酸四氨合钯(Ⅱ)的合成方法
- 下一篇:发光减速路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