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88374.6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964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秦革;唐安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47/18 | 分类号: | B65G47/18;B65G11/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荣之 |
地址: | 400080***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升降 式挡料板 溜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取料溜槽,特别涉及一种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
背景技术
在生产型企业储运物料以及物流作业中,会用到堆取料机械,或者在皮带运输过程中,都会通过取料溜槽将各种物料下到皮带上进行运输。在堆取料机械中,一般在堆取料机头尾各装一个取料溜槽,便于堆取料机向头尾两个方向运料,由溜槽将物料送到堆取料机上悬臂皮堆积在料场,而从另一个方向,料场的物料通过另一个溜槽进悬臂皮带之后,反方向取走。为了防止物料从溜槽下到皮带时从皮带两侧散出,溜槽出料口两侧设置挡料板,为了能使挡料效果好,两侧挡料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皮带宽度,挡料板下端要低于皮带两侧。而现有技术中,溜槽的挡料板都是固定安装在溜槽的两侧,当取料时,物料由皮带运输到堆取料机另一端溜槽下的挡料板时,由于两侧挡料板之间的间距小于皮带宽度,挡料板下端低于皮带两侧的原因,使位于皮带两侧的物料被挡料板挡出皮带,造成现场物料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后需人工清除,不但造成现场环境差,还增加人工劳动成本。同样,普通的皮带运输中,如果一条皮带上设置前后两个溜槽,同样会出现上述问题。
因此,需要对溜槽挡料板进行改造,避免一溜槽取料而另一溜槽的挡料板将物料挡出皮带之外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挡料板与溜槽本体之间一可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合,因此,一溜槽取料,另一溜槽的挡料板上升,有效避免物料被挡出皮带,不但保持环境卫生还节约了人力劳动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包括溜槽本体和设置于溜槽本体出口两侧的挡料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料板与溜槽本体之间以挡料板可沿溜槽本体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合。
进一步,所述挡料板由驱动系统驱动沿溜槽本体上下移动;
进一步,所述驱动系统为液压或气压驱动系统,包括液压缸或气缸和活塞杆,液压缸或气缸相对于溜槽本体固定设置,活塞杆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并与挡料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还包括挡料板的垂直定位装置,包括定位杆和相对于溜槽本体固定设置的定位基架,定位基架在与水平面垂直的方向上设置两排滑轮,两排滑轮的滑轮轴平行并与定位基架固定设置,两排滑轮的滑轮槽相对,形成定位孔隙,定位杆一端穿入定位孔隙,另一端与挡料板固定连接;
进一步,所述溜槽本体两侧的挡料板共用一套驱动系统和一套垂直定位装置,两挡料板之间分别通过驱动连杆和定位连杆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挡料板与溜槽本体之间一可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合,因此,一溜槽取料,另一溜槽的挡料板上升,有效避免物料被挡出皮带,不但保持环境卫生还节约了人力劳动成本;采用驱动系统进行驱动,不需要手工操作,减少劳动量;采用液压或气压驱动系统,成本低,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采用滑轮组垂直定位,有利于进一步保证挡料板的垂直升降,减轻驱动系统的压力,结构简单,而且定位杆上下移动为滚动摩擦,大大减少了动力消耗,并保持挡料板的平衡;所述溜槽本体两侧的挡料板共用一套驱动系统和一套垂直定位装置,更有利于节约能源,使结构进一步紧凑。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沿A向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带有升降式挡料板的取料溜槽,包括溜槽本体1和设置于溜槽本体1出口两侧的挡料板2,挡料板2与溜槽本体1之间以挡料板2可沿溜槽本体1上下移动的方式配合;挡料板2由液压驱动系统驱动沿溜槽1上下移动,液压驱动系统包括液压缸5和活塞杆4,液压缸5相对于溜槽本体1固定设置,活塞杆4与水平面垂直设置并与挡料板2固定连接;溜槽本体1两侧的挡料板2共用一套驱动系统,两挡料板2之间通过驱动连杆10进行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8837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