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调节阀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029.6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171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苏乾益;王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1/00 | 分类号: | F16K1/00;F16K3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赵镇勇 |
地址: | 100016***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 调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阀门,尤其涉及一种电磁调节阀。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质量流量控制器上的电磁调节阀有全金属密封型和非全金属密封型。由于非全金属密封的电磁调节阀所使用的领域受到一定限制,因此,全金属型的质量流量控制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现有技术中的全金属密封型电磁调节阀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加工成本低的电磁调节阀。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调节阀,包括主体,所述的主体中设有通道,所述主体的上部设有流量调节装置,所述流量调节装置包括阀体组件,所述阀体组件中设有调节孔,所述的通道包括前段通道和后段通道,所述前段通道通过所述调节孔与所述后段通道相通。
由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磁调节阀,由于所述流量调节装置的阀体组件中设有调节孔,所述主体中的前段通道和后段通道通过所述调节孔相通。可以通过对调节孔进行调整,调整流量的大小,结构简单、易加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磁阀的组装状态参考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阀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阀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调节阀,其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包括主体1,主体1中设有通道3、4,通道3、4包括前段通道3和后段通道4,主体1的上部设有流量调节装置2,流量调节装置2包括阀体组件,阀体组件中设有调节孔,前段通道3通过调节孔与后段通道4相通。可以通过对调节孔进行调整,调节通道3、4的通径,进而调节流量的大小。
如图2所示,阀体组件包括阀体10,如图3所示,阀体10为空心柱状,其内部设有阀口7和阀芯9,调节孔设于阀口7中。
如图4所示,设于阀口7中的调节孔包括上下相通的进口15和出口16。
进口15和出口16的下端分别与前段通道3和后段通道4相通,阀芯9设于阀口7的上方,且阀芯9与阀体10之间活动连接,可以相对于阀体10上下移动。当阀芯9在阀体10中处于下位时,恰好将阀口7上的进口15和出口16堵住,通道3、4处于截至状态。当阀芯9在阀体10中位置上移时,进口15和出口16打开,前段通道3与后段通道4相通,并依靠阀芯9在阀体10中位置的高低调节通道3、4的通径,进而调节流量。
阀芯9与阀口7之间设有弹簧8,弹簧8的一端与阀芯9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阀口7固定连接,阀体10的上方设有电磁线圈12。通过弹簧8与电磁线圈12的联合作用,控制阀芯9的上下位置。当电磁线圈12中无电流时,阀芯9在弹簧8的拉力下,处于下位;当电磁线圈12中通入电流时,电磁线圈12吸引阀芯9克服弹簧8的拉力向上移动,并通过通入的电流的大小不同,调节阀芯9处于不同的位置,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阀芯9也可以采用其它的控制方式,控制阀芯9的上下位置。
阀芯9与弹簧8之间可以通过激光焊接,也可以用其它的焊接方式。
阀体10与电磁线圈12之间可以设有隔磁垫11,阀体10与隔磁垫11之间可以通过激光焊接,也可以采用其它的焊接方式,隔磁垫11将阀体的10的上端密封。隔磁垫11采用不锈钢材料制成,起到隔磁的作用。
阀口7与主体1之间可以设有小密金属封圈6,阀体10与主体1之间可以设有大金属密封圈5。小密金属封圈6和大金属密封圈5可以有金属制成。
流量调节装置2的外部为阀罩13,阀罩13通过螺钉14固定在主体1上。
本实用新型的电磁调节阀,通过对调节孔进行调整,调整流量的大小,结构简单、易加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七星华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02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