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立式连续混合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278.5 | 申请日: | 2007-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0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廖洪强;时朝昆;包向军;余广炜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7/18 | 分类号: | B01F7/18;B28C5/16 |
代理公司: | 首钢总公司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吴克成 |
地址: | 10004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连续 混合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组分尘泥连续混合的立式连续混合机,适用于多种尘泥的连续均质化的混合。
背景技术
钢铁冶金工业产生的大量含铁尘泥属于一种有价固废资源,但由于相关技术及装备的研发投入不足,造成这类固废资源没有得到高效利用。近几年,随着冶金行业对发展环保产业认识层次的提高,各个钢铁企业越来越重视这类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在工艺技术及装备研发方面投入了大量物力和人力,开发成功各具特点的含铁尘泥综合利用工艺,并建成了许多示范工程。有关专家认为:尘泥返回烧结配料的工艺能够实现冶金尘泥的高效化、批量化综合利用,是大型钢铁冶金企业进行冶金尘泥综合利用的主要方式,也是发展趋势。但是现代烧结生产更加注重烧结矿产品质量,因此,对原料成分的均匀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所以,尘泥返回烧结配料工艺的首要前提是必须使各类含铁素尘泥的均质化。然而,由于钢铁冶金尘泥的产生源多、量大、收尘方式和生产环节复杂,使得产生的尘泥具有成份复杂、性状多样的特点,因此,只有选择合适的混合设备才能实现尘泥均质化的目的。
混合设备是化工过程常用设备之一,有很多定型产品,其型号、种类多样,操作方式主要以间歇式为主,而且处理能力较小,比较适合化工生产的需要,但难以满足钢铁冶金企业大宗化处理尘泥的需要。国内可用于污泥与粉尘混合的设备主要有轮辗混合机、螺带混合机、无重力混合机、双轴搅拌混合机等,其共性问题在于,处理能力小、间断性运行、混合效果一般、污泥块粉化速度慢、无排异物功能,实践表明,以上设备不适用于冶金企业大规模处理尘泥和对均质化要求较高的场合。
目前混合设备为行星式,其技术要点是,利用倾斜旋转的筒体和偏心设置的高速旋转的搅拌子使物料产生很高的速度差实现物料的分散、混合,具有混合时间短、均匀性好的优点,已得到了球团生产厂的成功应用,但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于,1、构造简单的桨叶要求转速高,一般为300rpm~500rpm,才能较好地实现物料的分散,因此,桨叶和刮刀磨损快,更换周期较短,一般为3至6个月;2、无除杂物功能,当物料中存在坚硬物体时可能造成设备故障。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具有连续、快速、均匀、自动排除坚硬异物等多重功能的立式连续混合机。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立式连续混合机包括驱动系统、机架、支座、底盘、轴封、混合筒、检修孔、主轴、桨叶、气动仓门、气缸,主体结构采用立式圆筒形,在分节组成的混合筒的两节之间安装一层筛板,每层筛板上设置一组桨叶,桨叶固定在主轴上,在对应每层筛板的位置上沿筒体切线方向安装除杂箱,气动仓门安装在底盘上,启闭通过气缸进行控制。
桨叶为框形结构,整个桨叶由叶片呈辐射状分三层焊接到护套上构成,叶片的水平倾角为50°~60°,同一平面和上下相邻两叶片的倾斜方向相反,并且在上下两层叶片的中部设一层燕尾形的叶片。
对于不同层的筛板要求其孔径和开孔率不同,上层的开孔率大于下层的开孔率,材质均采用耐磨钢板。
本实用新型依据粉料和泥料间颗粒及水分的传递理论,通过特殊的机械设计,进行全方位立体交叉混合,实现横向剪切、打散功能,达到快速混匀的效果,同时具备控制混合物出料粒度的功能。该混合机适用于多种颗粒物料之间、粉体物料之间,颗粒料与粉体物料之间,污泥与颗粒料或粉体物料之间的连续均匀混合,且生产能力大,尤其适用于大型工业污泥与工业粉体物料的连续均匀混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实现混合过程中污泥块快速粉化和粒度控制;
2、实现混合过程连续化;
3、具有自动排除坚硬杂物的功能;
4、桨叶转速较慢,磨损小;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桨叶结构正视图;
图3为桨叶结构俯视图。
图中:1、驱动系统,2、机架,3、支座,4、底盘,5、轴封,6、混合筒,7、检修孔,8、主轴,9桨叶,10、筛板,11、除杂箱,12、气动仓门,13、气缸,14、叶片,15、护套,16、燕尾叶片。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2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