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式转台定位限动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0648.5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7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陈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D11/20 | 分类号: | G01D11/2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 代理人: | 安丽 |
地址: | 100854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转台 定位 限动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试验用转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转台定位限动装置。
背景技术
转台是一种精密仪器,其精度及关键零部件的寿命常因一些非工作状态下轴系的非正常转动而受到影响。特别是在转台搬运或运输等发生位置移动的状态下,转台转轴系统如果不锁紧,则会发生转动,使“零位”丢失,从而导致转台在上电使用时,因为找不到“零位”而发生超过规定角度的转动,不仅延长了“寻零”时间,而且使线缆搅紧受力,影响转台的正常使用。因而转台上一般都装有定位器或锁紧装置,目的是在转台处于非工作状态时,特别是在搬运或运输过程中,锁定“零位”,并防止轴系随意转动。
目前,在转台使用的定位限动器主要是插销式,即:将装在底座上的插销插入轴系某零件的插孔内,以实现定位和限动。但是由于插销和插孔都是金属材料,对于转台搬运或运输状态下所受到的振动和冲击载荷不仅不具有隔离和缓冲的作用,反而具有放大的作用。对于大多数在实验室条件下固定使用的高精度转台来说,一旦就位很少移动,所以,这种定位限动装置是有效的。但是对于野外环境下使用的转台例如车载寻北系统的转位机构,由于处于频繁的运输状态,转台轴系支撑零部件常常处于振动冲击载荷的作用下,传统的定位限动器的插销和插孔之间的硬碰硬的碰撞更加大了振动冲击载荷的量级,久而久之会影响轴系的精度,甚至发生疲劳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不足,提供一种在转台非工作状态下,锁定“零位”、控制转台不发生转动,而且振动较小的转台限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阻尼式转台定位限动器,由挡块和限动插销组成;挡块安装在转台转轴系统上,限动插销安装在转台底座上与挡块相对应的位置;挡块由外框、阻尼材料和内环组成,挡块孔位于外框架内,内环与挡块外框之间填充阻尼材料;内环孔的形状及大小与限动插销的前端外形相适配;限动插销的前端能够插入内环孔中,在内环孔内作轴向位移。
所述的限动插销由定位插销、弹簧、操作手轮、插销外壳和卡销组成;定位插销分为大直径的前端和小直径的后端,前端压住位于插销外壳内的弹簧,后端连接在操作手轮上;定位插销的后端上开有一孔,用于插入卡销。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在转台转动系统和底座上分别安装挡块和限动插销,使限动装置结构紧凑、操作方便。
2、在挡块外框与内环之间添加阻尼材料,使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式转台限动器集锁定零位、限制转动和阻尼减振三个功能为一体,对转台轴系在动载荷环境下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阻尼定位限动器的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挡块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动插销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阻尼式转台定位限动器,由挡块2和限动插销3组成。挡块2通过螺钉连接在转台转轴系统1上,限动插销3用螺钉将插销外壳11紧固在在转台底座4上与挡块2相对应的位置。挡块2由外框6、阻尼材料7和内环5组成,内环5位于外框6内,内环5与挡块外框6之间填充阻尼材料7;内环5内孔的形状及大小与限动插销3的前端外形相适配,限动插销3前端能够插入内环4的孔内,在内环4孔内作轴向位移。
本实施例中的阻尼材料7选用粘弹性阻尼材料ZN-35。
如图3所示,限动插销3由定位插销8、弹簧9、操作手轮10、插销外壳11和卡销12组成;定位插销8分为大直径的前端和小直径的后端,前端压住位于插销外壳11内的弹簧9,后端连接在操作手轮10上;定位插销8的后端上开有一孔,用于插入卡销12。
当转台处于非工作状态时,通过操作手轮10,使定位插销8在弹簧9的作用下向挡块2方向移动,刚好插入内环4的孔内,此时整个转台转动系统处于锁紧的“关”的状态。当转台进行工作前,操作手轮10将定位插销8移出内环4,并通过卡销12将定位插销8卡住,从而使整个转台转动系统处于“开’’的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未经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06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椎骨峡部骨折单椎内固定装置
- 下一篇:一种二平动并联结构微定位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