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熔化中碱玻璃的正六角形全电熔池窑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1130.3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96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顾清波;姜鹄;彭斌;谢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3B5/03 | 分类号: | C03B5/03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瑾 |
地址: | 2265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熔化 玻璃 六角形 熔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熔化中碱玻璃的正六角形全电熔池窑,尤其是熔化中碱性玻璃的正六角形全电熔池窑的电极分布。
背景技术
中碱玻璃相比无碱玻璃,碱金属离子含量高,玻璃液电阻率低,更适合电熔化,电熔化是通过钼电极对玻璃液进行电加热,料面形成冷顶,电效率高,可达85%。
窑炉壁上的电极的排布方式,电极间距以及各层电极的功率分配应满足窑炉的面积熔化率和体积熔化率的要求,不合理的电极排布和功率分配,将导致电力线的不合理分布,使得窑炉的温度难以控制。
玻璃纤维窑炉对玻璃的质量以及温度的稳定性要求极高,因此对玻纤池窑的设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使玻璃窑炉内的电力线有一个合理而又稳定的分布,保证玻璃液稳定的温度分布,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窑炉壁上的钼电极的分布:它在对称的三个窑炉壁侧面,分别设置三层电极,每个窑炉壁侧面有上层电极四根,中层电极二根,下层电极一根。
所述窑炉壁侧面的上层电极四根,分为两组,组内并联联接,
所述窑炉壁侧面的中层电极二根分别位于上层组内电极间的下方。
所述窑炉壁侧面的下层电极一根位于中层电极二根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采用三层电极结构,中层电极分别位于上层组内电极间的下方由于上、中层电极间稳定的电压关系,使得中层电极间的电力线有力地支撑地上层电极间的电力线。同时避免了两层电极间的电力线将一层电极间的电力线挤向侧面的不合理状况,减少了对耐材料的侵蚀。
附图说明
图1为窑炉壁的上层电极的排列连接示意图;
图2为窑炉壁的中层电极的排列连接示意图;
图3为窑炉壁的下层电极的排列连接示意图;
图4为窑炉壁侧面电极排列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所示为,熔化中碱玻璃的正六角形全电熔池窑的上层电极排列,上层电极共为12根,对称的三个窑炉壁侧面分别为4根电极,电极1和电极2为一组;电极3和电极4为一组;电极5和电极6为一组;电极7和电极8为一组;电极9和电极10为一组;电极11和电极12为一组;组内的电极并联连接
电极1和电极2并联后的电极与电极11和电极12并联的电极,按磁性调压器的AX绕组。
电极3和电极4并联的电极与电极5和电极6并联的电极接磁性调压器的CZ绕组。
电极7和电极8并联的电极与电极9和10并联的电极接磁性调压器的BY绕组。
如图2所示,中层电极的分布为:电极13和电极14接磁性调压器的A-X绕组;电极的分布电极15和电极16接磁性调压器的BY绕组;电极的分布电极17和电极18接磁性调压器的CZ绕组;
其中电极13位于上层电极1和电极2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4位于上层电极3和电极4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5位于上层电极5和电极6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6位于上层电极7和电极8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7位于上层电9和电极10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8位于上层电极11和电极12之间位置的下方。
图3所示,下层电极19位于中层电极13、14中间位置的正下方,下层电极20位于中层电极15、16中间位置的正下方,下层电极21位于中层电极17、18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电极19、20、21为三角形接法,接磁性调压器的二次侧绕组。
如图4所示,电极13位于上层电极1和电极2之间位置的下方,电极14位于上层电极3和电极4之间位置的下方,下层电极19位于中层电极13、14中间位置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九鼎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13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