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导管分段反复注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1167.6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李治国;徐海廷;卓越;孙国庆;邹翀;张炜;杨勇;曹正喜;葛寨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D20/00 | 分类号: | E21D20/00;E02D31/00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民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郭中民 |
地址: | 471009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导管 分段 反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和地下工程软弱围岩超前注浆加固和堵水技术,主要提出一种小导管分段反复注浆装置。
背景技术
在软弱含水地层中进行隧道和地下工程施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围岩大变形和坍塌以及开挖面涌水、突泥,危及人员、设备安全,造成伤亡事故,严重时引起地表坍塌,植被破坏,影响居民正常生活,对地面环境造成破坏。为了保证施工安全,目前国内外常用的地层加固和堵水方法为注浆法,注浆法就是通过一定的压力把一定量的胶凝性材料注入岩层或土体,使其在岩层裂缝或土体空隙中流动、扩散、充填、固结,形成有一定强度和低透水性的胶结体,加固地层,封堵地下水,从而提高围岩的自稳定时间,为支护结构的施作创造条件。小导管注浆法为其中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现在的小导管注浆法通常采用全孔一次性注浆,无法根据需要进行分段反复注浆;所采用的小导管为钢花管结构,在顶入过程中,泥砂容易沿管子上的孔眼进入钢管,堵塞管子,造成注浆效果不好或注不进浆。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即是提出一种小导管分段反复注浆装置,使其可满足分段反复注浆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完成其发明任务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其主要由注浆泵、进浆管和小导管、注浆芯管构成,其中小导管前端为尖锥状结构且封闭,在其管壁上沿管子轴线方向间隔开置有多个溢浆孔,在溢浆孔处套置环形橡胶套将溢浆孔封闭,橡胶套位于小导管外壁上开置的环向凹槽内;注浆芯管位于小导管内其前端也为封闭结构,在注浆芯管前段的管壁上具有多个沿管子圆周分布的出浆孔,在出浆孔前后两侧的管壁上套置有多个环形止浆塞,止浆塞为皮碗式结构,位于管壁上的止浆塞其碗口方向朝向出浆孔,注浆芯管后端通过进浆管与注浆泵连通。
本实用新型注浆工作过程:采用风钻钻孔至设计孔深,退出钻杆,将小导管装入钻孔内,用速凝水泥将管口外壁和钻孔内壁之间的空隙封住,将带有皮碗式止浆塞的注浆芯管进入小导管内到设计位置,注浆芯管后端与进浆管、注浆泵连通进行注浆,浆液从注浆芯管前段的出浆孔溢出,进入小导管与注浆芯管之间,在压力作用下位于出浆孔前后两侧的止浆塞膨胀扩张,顶紧小导管内壁,将小导管与注浆芯管外壁之间封闭,浆液将小导管溢浆孔上的橡胶塞冲开,由溢流孔进入地层完成该段注浆;停止注浆后,皮碗式止浆塞泄压内收恢复原状;向后拉动注浆芯管到下一段注浆位置,进行注浆,如此反复后退分段注浆直到该孔注浆结束,退出注浆芯管进行下一孔注浆施工。分段反复注浆使浆液扩散比较均匀,注浆质量容易得到保证。并可根据地层变形情况,反复多次对地层进行加固,获得更好的注浆效果。
本实用新型装置中小导管上的橡胶套可以反复使用,在注浆过程中,当压力达到一定程度冲开卡在溢浆孔上的橡胶套进行注浆,当注浆压力减小时,可以通过橡胶套的弹性关闭溢浆孔,从而在反复注浆施工中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注浆芯管的结构设计可满足后退分段及反复注浆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装置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中,1、进浆管,2、进浆阀,3、泄压阀,4、注浆芯管,5、管箍,6、小导管,7、橡胶套,8、溢浆孔,9、止浆塞,11、出浆孔,12、闷盖。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加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注浆装置主要包括注浆泵、进浆管1和小导管6、注浆芯管4(图中未显示注浆泵),小导管6前端为尖锥状结构且封闭,在其管壁上具有溢浆孔8,溢浆孔8沿管壁圆周分布且多排溢浆孔沿管子轴线方向间隔分布,溢浆孔处的管壁上环向铣有凹槽,槽内设置橡胶套7,橡胶套7将溢浆孔8封闭;注浆芯管4位于小导管内其前端具有闷盖12构成封闭结构,在注浆芯管4前段的管壁上具有出浆孔11,出浆孔11沿管子圆周分布且多排出浆孔沿管子轴线方向间隔分布,在出浆孔11前后两侧的管壁上分别套置有3个环形止浆塞9,止浆塞9为皮碗式结构,止浆塞的碗口方向均朝向出浆孔11,在出浆孔8前后两侧分别构成三道密封。注浆芯管4后端连接进浆管1并通过进浆管与注浆泵连通;进浆管路上具有进浆阀2和泄压阀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1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