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午睡枕头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1503.7 | 申请日: | 2007-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921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2 |
发明(设计)人: | 郭柏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柏权 |
主分类号: | A47G9/10 | 分类号: | A47G9/10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戴晓翔 |
地址: | 311202浙江省杭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午睡 枕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枕头,特别是午睡时使用的枕头,属于生活用品领域。
【背景技术】
上班族和学生午休由于条件限制,经常头枕胳膊直接伏桌而睡。手臂支撑在桌子上,头部抵于手臂上,上半身及头部的重量仅凭借手臂和枕压在手臂上的局部头部支撑,肩部架空,使得肩部、背部、颈部以及手臂的肌肉都不能得到很好的放松,胸部则或抵住桌缘,或悬空,压迫感明显,呼吸不畅,睡眠浅、质量差。特别是身体处于发育阶段的学生,由于伏桌时头抵胳膊成含胸姿态,脊柱容易侧向弯曲且呼吸不畅,影响身体健康。使用现有的抱枕、靠垫,虽然可以令头部得到更多的支撑,但仍无法解决颈部、胸部悬空带来的问题。因此,需要一种适于午睡的枕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可支撑头部、胸部,令颈部、肩部、背部及手臂放松,使用者脊柱无需侧弯、呼吸顺畅的午睡枕头。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午睡枕头,其特征在于包括头枕部和连接在头枕部一端的胸垫,所述的头枕部和胸垫均为柔性外表面、内装有柔性填充物,头枕部上设有中空部。头枕部用于支撑头部,特设的胸垫用于支撑胸部,解决了使用者仅凭借头、手支撑的缺陷,大大增加了身体和枕头的接触面积,特别是胸部得到支撑,很大程度上减小了上身重量对头部、颈部带来的压迫感以及脊柱的负担,可令肩部、背部、手臂及颈部的肌肉放松,使用舒适。使用者可根据自身喜好,将面部向下或者转向一侧置于中空部处,额头、下巴及面部外周支撑在头枕部上,面部不受到头部重量的挤压,呼吸顺畅。为保证午睡枕头柔软舒适,可填充弹力化纤、羽绒、泡沫颗粒、空气等材料作为枕芯。
对于上述技术方案的完善和补充,可以增加如下技术特征:
所述的头枕部上设有横跨中空部的调整带。可根据使用者的头部大小进行调整,保证额头和下巴都可得到舒适支撑。
还包括活动连接在头枕部下表面的收纳盒,所述的头枕部和胸垫内的填充物为空气。头枕部和胸垫为使用时灌充空气,闲置时排空空气,再折叠装入收纳盒,以便存贮盒携带。收纳盒连结在头枕部下方,可增加午睡枕头的高度,适用于头部与桌面距离较远的情况,同时也减少因头枕部和胸垫为充气体,重量轻、易移动带来的不便。
所述的头枕部与胸垫之间设有连接件。设置的连接件可根据不同使用者颈部长度及桌面高度,调整胸垫与头枕部之间的距离,以满足午睡舒适需要;连接件可为连接带、连接扣、伸缩带等。
所述的头枕部和胸垫上设有气孔、孔塞,两者之间设有连通管。头枕部和胸垫可采用植绒的塑料材质、无纺布复合材质等制成,气孔、孔塞用于对头枕部和胸垫充气、放气,两者之间可通过连通管连通,在使用者自身重力的挤压作用下,头枕部和胸垫填充的空气自由流动,以调整到舒适状态。
所述的收纳盒外侧壁上设有连接钩,头枕部上设有与连接钩配合的挂带。使用时,将挂带钩连在连接钩上,将头枕部固定在收纳盒上,防止头枕部从收纳盒上滑落。
所述的收纳盒与头枕部通过粘扣连接。另一种固定方式,防止头枕部从收纳盒上滑落。
所述的收纳盒底面设有高度调节装置。有助于进一步调整头枕部的高度,保证使用者以最舒适的姿势睡眠。
本实用新型利用独特的结构,增大了使用者上半身与枕头的接触面积,令使用者的颈、肩、背、手臂都得以放松,减少压迫感,呼吸顺畅,睡眠质量好,同时减少了脊柱的负担,特别可防止发育期的学生因不良睡姿形成驼背或脊柱侧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头枕部,2、中空部,3、调整带,4、胸垫,5、收纳盒,6、连接件。
【具体实现方式】
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实质性特点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实施例一中,午睡枕头,包括头枕部1和连接在头枕部1下端的胸垫4,头枕部1和胸垫4采用柔性材质制作外表面,其内可装有弹力化纤、羽绒、泡沫颗粒、空气等材料作为枕芯。头枕部1中间设有中空部2。头枕部1上设有横跨中空部2的调整带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柏权,未经郭柏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50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