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控温加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1864.1 | 申请日: | 2007-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0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7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袁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袁大铭 |
主分类号: | H05B3/40 | 分类号: | H05B3/40 |
代理公司: | 杭州中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唐银益 |
地址: | 311402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控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热器件,特别涉及一种自控温加热管。
背景技术
现有的加热管是由加热丝、无机绝缘层和金属外壳等组成。由于加热丝是采用发热线Cr20Ni80之类的电热合金组合而成的,因此没有自控温功能。实际使用时,该种加热管容易产生局部烧坏;导致发热不稳定,从而影响加热效果。其主要原因是Cr20Ni80这种发热材料的电阻温度系数极小,所制成的发热管功率不能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在加热时易出现局部过热的现象,不能达到节能环保的效果。另外,当某个加热场所需要恒温时,则还需要另外配置1个温控器与此加热管相连,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仪器;这不但使整套仪器变得复杂,还给使用及操作带来不便,并且也不利于搬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自控温加热管,该种加热管能实现自控温的功能,从而达到节能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控温加热管,包括圆柱形的加热芯、管状的耐高温绝缘层和管状的外壳,外壳、耐高温绝缘层和加热芯从外至内依次套连;加热芯上设有电极,导线与电极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改进:耐高温绝缘层包括氧化镁填充层和至少2个的耐热绝缘条,耐热绝缘条与加热芯固定相连,氧化镁填充层设置在每2个耐热绝缘条之间。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进一步改进:耐高温绝缘层包括3个耐热绝缘条,耐热绝缘条相互对称地与加热芯固定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进一步改进:加热芯是由PTC材料制成的加热芯;该PTC材料可以是陶瓷PTC材料,也可以是高分子PTC材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进一步改进:外壳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壳体,该金属可以是铜、不锈钢、铝等等。
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采用了由PTC材料制成的加热芯。由于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ent)材料是一种新兴的材料,具有电气正温度系数效应,其电阻率随材料温度升高而增大;因此当材料温度达到某一温度时,其电阻急剧增大,材料呈绝缘状态,而当材料温度下降时,其电阻逐渐减少,而恢复其导电性。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能实现自动控温的功能,从而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效果。根据PTC材料的不同,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加热温度范围在10~200℃。
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其外壳由金属制成,因此最高耐压可达20个大气压。由耐热绝缘条和氧化镁填充层所组成的耐高温绝缘层,真正实现了耐高温和绝缘的双重功能,确保了很好的安全性能。对称设置的耐热绝缘条能够确保加热芯的圆心与外壳的圆心相重合。导线可采用耐热硅橡胶电线,因此具有耐热性好的优点。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自控温加热管的局部剖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的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和图2结合给出了一种自控温加热管,包括圆柱形的加热芯1、管状的耐高温绝缘层和管状的外壳3,加热芯1、耐高温绝缘层和外壳3的长度均相等;加热芯1是由陶瓷PTC材料制成的加热芯,外壳3是由铝制成的壳体。该耐高温绝缘层是由氧化镁填充层22和3个耐热绝缘条21组成的,每个耐热绝缘条21的内端211与加热芯1的圆周表面相吻合、外端212与外壳3的内表面相吻合。
首先分别将每个耐热绝缘条21的内端211采用耐热胶固定在加热芯1的圆周表面上,且使此3个耐热绝缘条21相互对称地位于加热芯1的圆周表面上。在外壳3的内表面均匀地涂有一层薄薄的热固型环氧树脂,然后再将外壳3紧紧地套在耐热绝缘条21的外端212上;即使得外壳3的内表面与外端212之间紧紧地夹着一层起密封作用的热固型环氧树脂层。最后将氧化镁严严实实地灌装到由加热芯1、外壳3以及每2个耐热绝缘条21所形成的空隙内,从而形成氧化镁填充层22。这样就实现了将外壳3、耐高温绝缘层和加热芯1从外至内依次套连在一起。在加热芯1的端面上固定设有电极4,导线5与电极4相连。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列举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还可以有许多变形。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从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所有变形,均应认为是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袁大铭,未经袁大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1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选择频率式保险套电动套环
- 下一篇:一种螺杆式空气压缩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