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油烟机进风口网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2175.2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78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安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秋平 |
主分类号: | F24C15/20 | 分类号: | F24C15/2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24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油烟机 风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油烟机部件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油烟机进风口网板。
背景技术
现有油烟机的排气口油烟处理方法有直接采用一层或多层层致密过滤网叠加,通过微孔来完成过滤;或是采用单层的开孔板或开孔板与过滤网叠加来完成过滤,虽然上述的两种方法都可以解决油烟机的油污问题,但由于所用的网孔的孔径总比油烟中的夹杂的油滴直径要大的多,其过滤油烟的能力有限,当过滤的网孔过小时,被过滤的油污会在网孔周边积聚,使网孔缩小或封堵导致滤油网的滤油效果不完全,且容易造成油烟机的吸风装置上积油,使所述的吸风装置的风扇偏心,导致工作噪音和振动增加,大大缩短整机的使用寿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设计提供一种能有效地阻止烟雾中的油进入油烟机芯内部,从而使机体内保持清洁,延长油烟机使用寿命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的技术方案。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设置在油烟机的进风口,包括前栅板和后栅板,其特征在于前栅板、后栅板成弧形结构,前栅板上设有进风栅条,后栅板上设有挡油栅条,前栅板、后栅板前后叠合,且进风栅条与挡油栅条互相交错排列。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风栅条两边包折呈凹弧槽结构,凹弧槽的凹面与前栅板的凹面方向相反,所述的挡油栅条两边包折呈凹弧槽结构,凹弧槽的凹面与后栅板的凹面方向相同。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其特征在于后栅板的上通过磁铁座配合设置磁铁。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其特征在于前栅板上连接设置拉手,拉手尾端与后栅板上对应设置的螺孔配合连接。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其特征在于前栅板、后栅板的底边配合设置漏油孔。
所述的油烟机进风口网板,其特征在于前栅板的两侧边连接设置抱片。
上述油烟机进风口网板,结构简单合理、使用方便,通过设置两层的栅板,且相邻栅板之间的通槽相互交错分布,使得烟气不能垂直穿透,强迫其转弯并与孔边产生磨擦,使大量油污被吸附在栅板内,过滤油烟的能力大大增强;且栅板为弧形结构,可以保证吸附在栅板内的积油不会自然下滴,不需要经常的清洗,保持了油烟机内部清洁,使保养省时省力,并有利于延长油烟机的使用寿命,且在前栅板的两侧设置抱片,使拆卸油烟机吸烟网时,不必借助工具摘下油烟机整机后再取出滤油网的缺点,方便快捷。
附图说明
图1为前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2为后栅板结构示意图。
图中:1-前栅板、2-拉手、3-进风栅条、4-漏油孔、5-挡油栅条、6-磁铁座、7-磁铁、8-抱片、9-后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油烟机进风口网板,设置在油烟机的进风口,由前栅板1和后栅板9构成,前栅板1与后栅板9前后叠合,前栅板1上设有进风栅条3,进风栅条3两边包折呈凹弧槽结构,凹弧槽的凹面与前栅板1的凹面方向相反,后栅板9上设有挡油栅条5,挡油栅条5两边包折呈凹弧槽结构,凹弧槽的凹面与后栅板9的凹面方向相同,进风栅条3与挡油栅条5互相交错排列,使得烟气不能垂直穿透,强迫其转弯并与孔边产生磨擦,使大量油污被吸附在通孔边,过滤油烟的能力大大增强。前栅板1、后栅板9成弧形结构,以保证吸附在栅板内的积油不会自然下滴,保持了油烟机内部清洁。前栅板1上连接设置拉手2,拉手2尾端与后栅板9上对应设置的螺孔配合连接,拉手2的作用方便拆开清洗。后栅板9的上通过磁铁座6配合设置磁铁7,磁铁7有助于使前栅板1与后栅板9紧密结合。前栅板1、后栅板9的底边配合设置漏油孔4,漏油孔4的作用是将大量吸附在栅板内油污从该孔排出。前栅板1的两侧边连接设置抱片8,抱片8的作用是使拆卸油烟机吸烟网时,不必借助工具摘下油烟机整机后再取出滤油网的缺点,方便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秋平,未经安秋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217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燃气阀
- 下一篇:多功能灭藻杀菌除垢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