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喉发音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2615.4 | 申请日: | 2007-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892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04 |
发明(设计)人: | 姜义明;姜仁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姜义明 |
主分类号: | A61F2/00 | 分类号: | A61F2/00;A61F2/20;G10K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0008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为喉发音器。
背景技术
喉癌患者实施喉全切除术后,就失去了发音功能,术后不能发音是最大的痛苦,为使喉全切除手术喉的患者恢复发音说话功能,发明了发音器。目前使用的发音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电子喉,还有一种是内置发音管。电子喉的不足是价格昂贵,声音低,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一般病人承受不起。内置发音管必须给病人做手术安装在喉部,使用过程中容易感染,发音效果差,使用寿命短,且更换或清洗时,还得再次给患者作手术,给病人增加很多痛苦。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外置使用的喉发音器的技术方案,其使用方便,成本低,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罩上端与带通孔的基座配合连接,基座上端接口与导音管连接,基座下部连接设置具有相应通孔的发音带连接头,发音带连接头端面上配合设置发音带,储气罩腔内发音带前方配合设置扩音圈,将储气罩分成共鸣室、储气室。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导音管上端部套接设置发音软管。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储气罩与基座、基座与发音带连接头分别螺接配合。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发音带通过卡圈卡接在发音带连接头端面上。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发音带连接头前端部为碗状结构,碗底深度为0.5~8mm,优选为1~5mm。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扩音圈的底部成球弧面结构,球弧面顶部设置通孔。
所述的喉发音器,其特征在于发音带采用金属薄片、硅胶或橡胶制成。
上述喉发音器,构思巧妙,结构简单、合理,外置使用,无须手术,使用方便。采用胶膜震动的物理发音原理,空气充满储气室,通过扩音圈导入共鸣室,带动发音带发音,声音通过导音管进入口腔,再由舌头和嘴唇配合讲话,其语音清晰、音色自然。该喉发音器由于不用电池,更经济、环保,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很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外观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音软管、2-导音管、3-基座、4-发音带连接头、5-发音带、6-扩音圈、7-储气罩、8-储气室、9-共鸣室、10-卡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所示,储气罩7上端与带通孔的基座3配合连接,基座3上端接口与导音管2连接,基座3下部连接设置具有相应通孔的发音带连接头4,储气罩7与基座3、基座3与发音带连接头4分别螺接配合,基座3与发音带连接头4也可以一体成形,相应的通孔连通构成传音通道。发音带连接头4端面上配合设置发音带5,发音带5通过卡圈10卡接在发音带连接头4端面上,发音带5采用金属薄片、硅胶或橡胶制成,发音带连接头4前端部为碗状结构,碗底深度为0.5~8mm,优选为1~5mm,不宜过小,因讲话时发音带5振动易触及发音带连接头4底面而无法发音。储气罩7腔内发音带5前方配合设置扩音圈6,将储气罩7分成共鸣室9、储气室8,导音管2上端部套接设置发音软管1,扩音圈6的底部成球弧面结构,球弧面顶部设置通孔。
导音管2采用医用不锈钢、钛合金、医用硅胶、塑料、锌白铜、铁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内径为3~10mm,优选4~6mm。因人的气管内径在10mm左右,内径过小,说话时出气量过小,无法带动发音带5,同时也会使肺部压力过大;内径过大,管内压力小,不易带动发音带5,说话费力;外径太大,说话时嘴巴不舒适。导音软管1用医用软质硅胶制作,防止讲话时损伤口腔。
基座3采用医用不锈钢、钛合金、医用硅胶、塑料、锌白铜、铁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发音带5采用金属薄片、硅胶或橡胶等弹性材料制成。
扩音圈6采用不锈钢、钛合金、医用硅胶、塑料、锌白铜、铁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发音带5与扩音圈6顶端距离为2~12mm,优选为6~10mm,作用是反射发音带5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
储气罩7为喇叭形结构,采用陶瓷、不锈钢、钛合金、医用硅胶、塑料、锌白铜、铁或碳纤维增强塑料制成,喇叭口内径15~30mm,优选20~25mm。术后喉部气口直径约为5~10mm,喇叭口太小,无法完全罩住气口;喇叭口太大,气罩与皮肤不能完全密封。
该喉发音器,采用胶膜震动的物理发音原理,空气充满储气室8,通过扩音圈6导入共鸣室9,带动发音带5发音,声音通过导音管2、发音软管1进入口腔,再由舌头和嘴唇配合讲话,其语音清晰、音色自然。使用时,将发音软管1置于口腔内舌头上约3~4厘米,把储气罩7罩在喉部呼吸口上,致使储气罩7边缘与皮肤间无缝隙,确保储气罩7不漏气,完成上面步骤就可以开始讲话练习了,讲话方式与正常人一样,舌头不会僵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姜义明,未经姜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261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