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3074.7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55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轩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元轩 |
主分类号: | A47L13/20 | 分类号: | A47L13/20;A47L13/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2002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折 式胶棉 拖把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
背景技术
对折式胶棉拖把(见图1)一般由把手1、拉手2、连杆8、牵引块4、夹板7、转臂5、转臂座3、胶棉6等组成。把手1一般以管材制成。拉手2的支持端通过螺栓安装在把手1上。连杆8一端于拉手2近支持端处安装在拉手2上,另一端连接牵引块4。牵引块4两端分别与两侧的夹板7铰接。转臂5一端与夹板7铰接,另一端与转臂座3铰接。转臂座3固装于把手1下端。胶棉6安装在夹板7下方。平时,胶棉6自然伸直,不受挤压。在清洗或吸收地面的水后需要挤出胶棉6内的水时,向上方拉动拉手2,连杆8拖动牵引块4牵引夹板7转动并往上移动,同时,转臂5向内转动,顶靠夹板7而挤压胶棉6,使胶棉内的水被挤出。为了节省材料而又保证必要的强度和刚性,夹板7一般比较薄,同时,在胶棉6反面设置有起加强作用的肋条,一般既有与夹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肋条,也有与纵向肋条垂直的横向肋条。参见图2,在垂直于夹板7长度方向的夹板横截面剖面内,纵向肋条9的轮廓一般呈矩形或近似矩形的形状,两侧边与夹板7的胶棉对贴面10的垂直方向(即夹板厚度方向)平行或夹角很小。
现有对折式胶棉拖把的不足之处是:参见图2,在水龙头下冲洗胶棉6时,由于夹板7的胶棉对贴面10与水平面呈20~70°夹角,因此,纵向肋条上方一侧的表面在朝向使用者的方向(图中往左方向)呈往上的斜坡,而肋条上方的夹板表面在朝向使用者方向呈往下的斜坡,这样,冲落在肋条上方夹板表面上的水,会顺势沿夹板表面朝下流向肋条,由肋条引导而转弯后,斜朝上往使用者所在方向运动,最终难免有一部分溅落到使用者身上。图2中以箭头示意水的运动轨迹。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对折式胶棉拖把冲洗胶棉时往使用者身上溅水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折式胶棉拖把,该拖把可明显减少溅落到使用者身上的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对纵向肋条9的侧面,除靠近夹板外侧或相邻肋条的,以及所在肋条矮或相邻肋条高的外,将它们设置成斜面,更具体地说,对折式胶棉拖把含有把手1、拉手2、连杆8、牵引块4、夹板7、转臂5、转臂座3、胶棉6,胶棉安装在夹板的下方,夹板上安装胶棉的反面设有与夹板长度方向平行的纵向肋条9,其特征在于,在夹板横截面剖面内,各纵向肋条两侧面每一侧面的轮廓线均为与夹板厚度方向所夹锐角为15~70°的直线,除非该轮廓线所在肋条高度低于6mm,或者该轮廓线与其在所在肋条上所在侧相邻肋条的相近侧面的轮廓线两者特征位置之间的距离减去相邻肋条高度的零点四倍后小于6mm,或者该轮廓线特征位置至夹板外侧的距离小于一点五倍夹板厚度加6mm之和,则该轮廓线可为与夹板厚度方向所夹锐角为其它数值的直线。所说的轮廓线的特征位置,指轮廓线在相应肋条一半高度处的位置。为了美观,各轮廓线直线与夹板上表面以及肋条的另一侧或顶面的轮廓线之间可设圆弧光滑转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大大减少了冲洗胶棉时溅落到使用者身上的水,从而使对折式胶棉拖把的使用更加舒适、方便。冲洗胶棉时,一方面,冲落在朝向使用者方向充分的往下的斜坡面上的水,因为没有充分的往上的斜坡面的引导,很难溅落到使用者身上;另一方面,可能往斜上方朝使用者方向引导水流的充分的往上的斜坡面,其前方(远离使用者方向)没有充分的往下的斜坡面引来水流。为了取得更好的减少溅落在使用者身上的水的效果,还可将横向肋条的侧面也设计成斜面,以及将夹板7上与转臂5铰接部位的耳片的外侧面设计成斜面,或将耳片靠近甚至齐平夹板7的外侧进行设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对折式胶棉拖把示意图。
图2是夹板横截面剖面及冲洗胶棉时溅水示意图。
图3是外侧的纵向肋条在外侧与夹板侧面重合示意图。
图4是外侧的纵向肋条靠近夹板外侧布置示意图。
图中,1.把手,2.拉手,3.转臂座,4.牵引块,5.转臂,6.胶棉,7.夹板,8.连杆,9.纵向肋条,10.胶棉对贴面。
具体实施方式
图3实施例中,外侧两纵向肋条的外侧面与夹板外侧面重合,在夹板横截面剖面内,该两外侧面的轮廓线为与夹板厚度方向所夹锐角为0~70°的直线。
图4实施例中,外侧两纵向肋条靠近夹板外侧设置,在夹板横截面剖面内,它们外侧面轮廓线特征位置至夹板外侧的距离小于一点五倍夹板厚度加6mm之和,夹板在两侧边缘设倒角,倒角面轮廓线与胶棉对贴面(10)所夹锐角为15~75°,外侧两肋条的外侧面轮廓线为与夹板厚度方向所夹锐角为0~70°的直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元轩,未经刘元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307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