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泵外壳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480.5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59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祥麟 | 申请(专利权)人: | 在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台湾省***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泵外壳,用于组设在抽水泵装置上。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为现有的泵外壳,如图中所示的泵外壳10,其是先将泵外壳10的外形制作成一模型,在将模型分为左右两部分,其左右部分分别成型为一第一壳体101以及第二壳体102,再分别将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以翻砂铸造法制造成型,将成型后的第一壳体101以及第二壳体102焊接组设成一体,在组设在抽水泵装置上供以使用,但是现有泵外壳10的制作方式,必须凭借翻砂铸造程序来成型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较为费时费工,又,现有泵外壳10的导流管103是分别成型在第一壳体101以及第二壳体102上,故,第一壳体101与第二壳体102组设时,导流管103与壳体也是一体成型,如此一来,导流管103与壳体之间连接的部分,强度略为不足,故有必要加以改良。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泵外壳,将导流管与外壳体利用焊接的方式接合,以增加强度,且可节省工时与工料。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泵外壳,其是组装在一抽水泵装置上,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外壳体,是以油压成型,成型有一第一组设部与第二组设部,且中央成型有一穿孔,所述的第一组设部与所述的第二组设部外缘是分别成型有数个透孔,且在中央外环上,是成型有一第一出水口,以及;
一导流管,是以精密铸造法成型,其一端是成型有一第三组设部,中央成型有一个第二出水口,且所述的第三组设部外缘是成型有数个透孔,另一端相对于所述的第一出水口是成型有一第一相对出水口,且所述的导流管是用焊接方式与所述的外壳体接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在于:外壳体的成型方式是凭借一铁板以油压成型方式制作成型,而导流管是利用精密铸造方式成型,将分别成型后的外壳体与导流管以焊接方式接合,利用焊接的方式,可使导流管与外壳体之间的强度增加,且外壳体利用油压成型的方式,较为省工省料。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技术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0-泵外壳;101-第一壳体;102-第二壳体;103-导流管;20-泵外壳;201-外壳体;2011-穿孔;2012-第一组设部;2013-透孔;2014-第二组设部;2015-第一出水口;202-导流管;2021-第二出水口;2022-第三组设部;2023-透孔;2024-第一相对出水口;30-抽水泵装置;301-第二相对组设部;302-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图,如图中所示的泵外壳20,其包括:一外壳体201以及一导流管202,其中,外壳体201是凭借一铁板以油压成型所制造,其中央成型有一穿孔2011,在穿孔2011周围则成型有一第一组设部2012,而在第一组设部2012上是成型有数个透孔2013,且在第一组设部2012的相对另一端,是成型有一第二组设部2014,在第二组设部2014上,同样也成型有数个透孔2013,又,在第一组设部2012与第二组设部2014之间的一外缘上,则成型有一第一出水口2015;导流管202,在导流管202的一端是成型有一第二出水口2021,在第二出水口2021的外缘,则成型有一第三组设部2022,在第三组设部2022上,是成型有数个透孔2023,又在侧边邻近底端的地方,是相对于第一出水口2015而成型有一第一相对出水口2024。
请参阅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组合外观图,如图中所示的泵外壳20,其是将利用油压成型的外壳体201与精密铸造成型的导流管202以焊接方式接合,其中,在焊接时,将第一出水口2015朝向在第一相对出水口2024的方向放置,当导流管202第一相对出水口2024周围的切面,与第一出水口2015周围环面相对合时,即可利用焊接方式将其接合,因导流管202与外壳体201之间的接触面采用焊接方式接合,将提升其强度,又本实用新型外壳体201采用油压方式成型,较上述现有方式为省工省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在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在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48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分体扣合式车门窗框
- 下一篇:自动间隙调整臂检测及调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