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饮用水桶的放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739.6 | 申请日: | 2007-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619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10 |
发明(设计)人: | 邓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小荣 |
主分类号: | B67D1/02 | 分类号: | B67D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9001广东省珠***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饮用 水桶 放水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饮用水桶的附加装置,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可将饮用水桶内水放出的放水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矿泉水、纯净水等饮用水,灌装在饮用水桶内之后,往往还要依赖饮水机才能放出,饮用水桶需倒置在饮水机上,并将饮用水桶的颈部插入饮水机。另外,现有的饮水机体积较大,携带也不太方便,尤其不适合在工地等野外场合使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人发明了带抽水泵的放水装置,带抽水泵的放水装置可插入饮用水桶内并将水抽出。虽然,该放水装置体积较小,而且携带方便。但是,该放水装置是利用按压式抽水泵工作的,用户在使用时必须连续按压水泵才能把饮用水桶内的水放出,操作烦琐而费力;带抽水泵的放水装置还有这样的缺陷:所使用的手动抽水泵结构较复杂,故障率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饮用水桶的放水装置,它在使用时无需将饮用水桶倒置,也无需连续操作水泵,可以方便地放出饮用水桶内的水。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饮用水桶的放水装置,设置有可插入饮用水桶的管道,管道为虹吸结构,管道中有手动结构水泵,管道的一端有进水口,管道的另一端有放水口,放水口有阀门。
在上述方案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有以下进一步的措施:
所述管道结合底座,底座上有支架,支架上有夹持管道的机构。
所述底座上有托盘,托盘的高度至少6厘米。
所述手动结构水泵为弹性空腔,管道经直管连接弹性空腔,弹性空腔内的直管上有气孔。所述管道有防尘盖。
所述管道中有电热器,电热器的电路有行程开关,行程开关与阀门构成联动结构。
所述管道的进水口连接软管,软管有配重件。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如下:
因为,设置有可插入饮用水桶的管道,管道为虹吸结构,管道中有手动结构水泵,管道的一端有进水口,管道的另一端有放水口,放水口有阀门。所以,将管道插入饮用水桶,用户操作手动结构水泵和放水口的阀门时,可使管道在虹吸作用下将饮用水桶内的水放出;放水结束后,只需关闭管道放水口的阀门,下次再放水时无需操作手动结构水泵。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避免了桶装水对饮水机的依赖,尤其是克服了手动结构水泵需连续操作的缺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加装底盘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手动结构水泵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学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参看图1。一种饮用水桶的放水装置,设置有可插入饮用水桶4的管道2,管道2可以是硬质或软性的塑料管,或者管道2是软硬相间的结构,插入饮用水桶4部分的管道2最好为硬质塑料管,管道2的内径为8毫米。将管道2弯成倒U字形,伸出饮用水桶4部分的管道2长度超过饮用水桶4的高度,即管道2为虹吸结构。为了防止灰尘进入饮用水桶4,管道2的拐弯处可加入防尘盖1,即所述管道2有防尘盖1。
结合图1,参看图3。管道2中有手动结构水泵,所述手动结构水泵为弹性空腔7,管道2经直管8连接弹性空腔7,弹性空腔7内的直管8上有气孔300。管道2的一端有进水口,管道2的另一端有放水口,放水口有阀门6。阀门6可装有复位弹簧,阀门6通过复位弹簧处于常闭状态。管道2一端的进水口是插入饮用水桶4内的管道2口;管道2另一端的放水口是饮用水桶4外的管道2口,管道2口可以有一段引出管5,引出管5可做成直管或弯管。弹性空腔7可安装在管道2口与引出管5之间。弹性空腔7可以是有弹性的中空橡胶球或中空塑料球。用户挤压弹性空腔7时,可先将阀门6关闭,当弹性空腔7内注入一定量的水后即可停止挤压;打开阀门6即可将饮用水桶4放出。由于虹吸作用,用户在下次放水时无需再操作弹性空腔7,只需打开阀门6即可。气孔300设置在直管8上,气孔300直径为3毫米,直管8伸入弹性空腔7,气孔300与弹性空腔7相通。饮用水桶4上的颈部3入口处为圆孔,圆孔直径为12毫米,管道2外径为10毫米,饮用水桶4上的颈部3入口处与管道2之间有可排出空气的间隙。当弹性空腔7被挤压时,空气可通过直管8上的气孔300经管道2进入饮用水桶4,进入饮用水桶4内的空气可从饮用水桶4的颈部3入口处排出;当弹性空腔7松开时,弹性空腔7因复位而压强减小,从而可使饮用水桶4内的水在大气压作用下进入弹性空腔7。进入弹性空腔7的水可堵住直管8上的气孔3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小荣,未经邓小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7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背面照光感测器
- 下一篇:成像设备及该成像设备的显影设备和显影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