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4749.X | 申请日: | 2007-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58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董淑坦 | 申请(专利权)人: | 董淑坦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雨水管 自动控制 蓄水 装置 | ||
1.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它有一段地下雨水管道(1),在雨水管道(1)的下游两侧设两座装配站墙(2),中间设有闸门(3),地面上设有集雨板(4),所集雨水经集雨管(5)与蓄水池(6)、(16)漏斗(17)相通,蓄水池(6)、(16)与浮筒箱(7)上方相通,浮筒箱(7)与浮筒箱(8)相通,浮筒箱(8)与雨水管(1)相通,浮筒箱(7)、(8)内分别有浮筒(9)、(10)与闸门(3)相连,另一个浮筒箱(27)与雨水管(1)相通,其内浮筒(28)带动连杆(29)工作,可以关闭或打开阀门(23),并能将集雨管(5)与蓄水池(16)相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配墙(2)上有固定本装置机构部件的地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3)为上开式有弧形面的闸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雨板(4)经过滤层(13)与集雨管(5)上端相通,下端经拉杆(14)与弹簧(15)配合可分别与初次蓄水池(6),二次蓄水池(16)及漏斗(17)相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池(6)、(16)分别通过虹吸管(18)、(37)经管道(19)与浮筒箱(7)上方相通,浮筒箱(7)经虹吸管(20)、管道(21)以及管道(22)、可复位阀门(23)与浮筒箱(8)相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浮筒箱(7)内的虹吸管(20)顶端高度高于其接受蓄水池(6)内的雨水后所形成的液面高度,但低于在此基础上二次加入蓄水池(16)内的雨后所形成的液面高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浮筒箱(7)、(8)内分别有浮筒(9)、(10)通过连杆机构(12)及连接于闸门(3)轴端的闸门杠杆(11)与闸门(3)相连,且浮筒箱(7)的底面比浮筒箱(8)的底面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另一浮筒箱(27)底部经过滤层(36)与雨水管(1)底部相通,且浮筒箱(27)底面低于雨水管(1)底面,并有渗水孔(38)与箱外沟通,且过滤层(36)的进水量大于渗水孔(38)的渗水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筒(9)重量大于浮筒(10)和闸门(3)的重量之和,其排水量与其自重相当,浮筒(10)的排水量大于其自重和闸门(3)的自重及打开闸门(3)时所受的雨水管(1)内水压的力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浮筒箱(8)上端通过溢流孔(24)与雨水管上部相通,其箱体有泄水孔(25)与箱外沟通,并且溢流孔(24)的孔径大于泄水孔(25)的孔径。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29)随浮筒(28)上浮,阀门(23)将复位关闭,浮筒(28)下落,连杆(29)将带动凸轮(30),通过顶杆(31)、弹簧(15)将集雨管(5)与二次蓄水池(16)相接,继续下落最终将阀门(23)打开。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管自动控制排蓄水装置,其特征在于:蓄水池(6)、(16)底部分别有渗水孔(39)、(40)与池外沟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董淑坦,未经董淑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4749.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