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导风散热垫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774.X | 申请日: | 2007-10-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96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蔡泰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蔡泰龙 |
主分类号: | A47C7/74 | 分类号: | A47C7/74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 | 代理人: | 张江涵 |
地址: | 中国台湾金门县金***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结构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椅具配件,尤其涉及一种可供各种椅具使用的散热垫。
背景技术
一般椅具如沙发椅、汽车座椅及办公座椅在设计上,系在一预定形状之椅架上安装发泡棉,然后再利用一包覆层将该发泡棉与椅架包覆在一起,以形成供人坐的座椅。上述包覆层一般系由皮革及人造皮革制成。现有技术的传统椅具虽有乘坐柔软的效果,但由于皮革或人造皮革等包覆层并不透气,如使用者乘坐时间长,将容易产生闷热与不舒适等感觉。
为此,市面上出现一种散热垫,系由一透气包覆层内设有数个支管,且各支管连接一导风管,藉由汽车冷气出风口连接导风管,并使气流导向各支管之透孔往外排出,达到通风散热的效果。但此种结构因导风管系直接连接冷气出风口,当气流导入后,越接近冷气出风口之支管所导入气流较强,反之越远越弱,造成各支管所导入之气流不均匀,影响散热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风散热垫结构,其目的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使散热垫的导风气流均匀分布,得到较好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导风散热垫结构,其特征在于:具有风箱,风箱两侧设有进气口,风箱上设有一个以上的出气口;具有导风管,导风管表面设有一个以上的透孔;具有透气包覆体;导风管套设于风箱的出气口上,并且导风管嵌设于包覆体内。
上述各导风管可连结为一板状体。
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之处在于:当气流导入风箱时,可藉由风箱将气流汇集,并平均经由出气口送往各导风管,因为气流于导风管内流窜,故在送风气流不断灌入导风管时,该气流将转向导风管所开设的透孔流出,再经由包覆体往外排放,达到有效保持通风散热的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另一立体分解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立体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动作示意图之一;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动作示意图之二;
图6是本实用新型加装弹性透气布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示意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导风散热垫100由风箱10、数个导风管20及包覆体30所组成,其中:
风箱10底端两侧设有进气口11,上端设有数个出气口13。
导风管20表面开设数个透孔21。
包覆体30由具有透气性的材料制成,并缝设有数个容槽31。
将各个导气管20套设固定于风箱10所设的相对的出气口13上,又将导气管20嵌入包覆体30的各个容槽31内,并如图3所示将其整体包覆成导风散热垫100。
如图4、图5所示,使用时令一连接管40连接汽车冷气出气口于导风散热垫100的风箱10一端所设的进气口11,并以一封盖12将风箱10另一端所设的进气口11封住,使冷气出风口提供的气流41进入风箱10内,并藉由风箱10将气流41汇集,并平均分配导入各出气口13,进而平均送入各导风管20,因气流41在导风管20内流窜,故在送风气流41不断灌入导风管20时,该气流41将转向导风管20所开设之透孔21流出,再经由包覆体30往外排放。由此可知,只要风箱10不断将气流41经由出气口13送入导风管20内,并且藉由风箱10将气流41平均导入各导风管20,则包覆体30便可随时保持通风散热的效果,从而使用者坐在导风散热垫100时,即使坐的时间再久,也不会有闷热且不通风的不舒适感。
并且,该导风散热垫100亦可藉由鼓风机或风扇提供气流41送往风箱10,达到持续供给气流41的效果。
如图6所示,该导风散热管100可于上方设置一弹性透气布50,让使用者乘坐更加舒适。
如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本实施例中,于包覆体30之容槽内填入添加物60(如活性碳、竹碳、香料等),使其不仅具有导风散热的效果,亦可随添加物60的不同而具有各种不同功效。
如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3,本实施例中,各导风管20连结为一板状体。
本实用新型的导风散热垫100可安装于各种不同的垫体入座椅具之坐垫、靠背或床垫上,进以提供坐垫、靠背及床垫的通风散热效果。
以上本实用新型所列举的具体实施例系较常使用的实施例,并非局限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凡其他等同技术方案,均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蔡泰龙,未经蔡泰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77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