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转杯结合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5853.0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872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马超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夏晏平 |
地址: | 312500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结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气流纺纱机(也称转杯纺纱机)上的零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转杯结合件,它适用于托盘式转杯。
背景技术
现有气流纺纱机上所用转杯合件的转杯杆是采用渗硼后再金刚镀,制造成本高,且需依赖于进口,价格高,而国产的转杯杆因渗硼技术、金刚镀、以及工艺材料方面的缺陷,容易造成转杯杆的硬度和耐磨性差,在短时间的使用后就发生磨损,使用寿命较短。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克服国内生产的现有转杯杆硬度不够,耐磨性差的缺点,同时克服国外进口转杯杆价格高的缺陷,提供一种转杯结合件,在转杯杆上注渗1.7mm厚的碳化钨层增加转杯杆的硬度和耐磨性,达到延长转杯杆使用寿命并降低生产成本的作用。此外,本实用新型为克服转杯杆和转杯之间结合不紧密的缺陷,采用了转杯杆和转杯过盈配合一次压制成型。
本实用新型为提高转杯杆的硬度和耐磨性,采取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首先用普通碳钢或合金钢车制转杯杆毛坯,将转杯杆毛坯和钨材料放入一个密闭的圆形容器内,抽真空、充氩气至0.1Pa,以密闭圆筒作为阴极进行辉光放电,钨材料在放电过程中电离产生钨离子,扩散到转杯杆基体中,最后把渗入转杯杆进行碳化处理,使转杯杆表面形成了一层1.7mm厚碳化层注渗层,注渗有炭化钨层的转杯杆用汽油或煤油进行清洗去污处理,对转杯杆1在注渗过程中的变形部位进行修磨加工后与转杯2采用过盈配合压制后紧密结合成转杯结合件。
利用本实用新型制作的转杯结合件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制作方便,成本低廉,耐磨性好,耐磨性比国内现有转杯杆提高至少2倍,与国外进口的转杯杆达到同等耐磨水平而成本降低一半以上,满足了纺纱机生产过程中的长寿命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注渗炭化钨层的一种转杯结合件
图1中的1是转杯杆,图2是转杯;
图2是转杯杆渗注炭化钨层的截面图
图2中的1-1是碳化钨富集层;
图2中的1-2是碳化钨硬化层;
图2中的1-3是转杯杆材料;
图3是注渗有炭化钨层的转杯结合件另一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具体说明:
采用普通碳钢或合金钢车制转杯杆毛坯1,再磨削转杯杆外圆使其粗糙度达到或高于Ra0.8,转杯杆毛坯和钨材料放入一个密闭的圆形容器内,抽真空、充氩气至0.1Pa,以密闭圆筒作为阴极进行辉光放电产生钨离子,钨离子在放电电场的作用下注渗入转杯杆基体中,注渗时间为3~4个小时,然后将注渗有钨的转杯杆在1000℃下炭化2小时,形成炭化钨层。测量炭化钨的硬化层1-2为1.2mm,炭化钨富集层1-1厚度为0.5mm,总炭化钨层厚度1.7mm,硬度HRC62,注渗炭化钨层的转杯杆用汽油或煤油进行清洗去污处理后,对转杯杆在注渗过程中的变形部位进行修磨修理,最后转杯杆和转杯采用H6/r5过盈配合压制紧密结合成转杯结合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自力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58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刀双掷双电源外语听力考试收音机
- 下一篇:球头立铣刀的前刀面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