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微型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196385.9 | 申请日: | 2007-12-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9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韦锁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9/02 | 分类号: | H04R9/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维邦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黄莉 |
地址: | 21316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电声 器件 振动器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微型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
【背景技术】
在移动电话等便携设备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人们对产品的功能性要求越来越强,对于移动电话的音乐欣赏这一功能,为了使娱乐效果更强,出现了音乐带振动的模式,由此,微型电声器件特别是微型电声器件的振动器部分的发展也相应加快。
相关技术的微型电声器件(未图示)的振动器部分10’如图1所示,主要由弹簧板1’,振子2’和固定支架3’组成,在振动时,振动器部分10’主要靠振子2’和固定支架3’之间的空气A提供阻尼。由于空气的粘滞阻尼系数很小,使得系统阻尼效果很差,工作时,微型电声器件的共振幅度得不到有效抑制,其内部容易相互碰撞,特别地,电压加大,其噪音很大,且其频响曲线尖锐,导致产品的频率范围偏窄。
为了克服这个不足,就对相关的振动器结构提出了革新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有较抑制共振幅度的微型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器结构主要包括弹簧板,振子和固定支架,其中,振子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固定支架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体,第一磁体和第二磁体上靠近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同,远离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反。
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相关技术的显著优点是:共振时,第一、第二磁体会产生很强的反作用力,从而抑制共振幅度,使得产品内部不会相互碰撞,增加了产品的承受功率,由于共振时的反作用力的增强,使得产品有效频带变宽。
【附图说明】
图1是相关技术的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的截面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的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的第三种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5是运用本实用新型的振动器结构的多功能电声器件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电声器件的振动器结构100作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2-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电声器件(未图示)的振动器结构100的实施方式。该振动器结构100的基本构成是:弹簧板1,振子2和固定支架3。其中弹簧板1位于振子2的下部、振子2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一磁体4,固定支架3上设有至少一个第二磁体5。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靠近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同,远离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反,且,第一磁体4可以设于振子2的任意位置上,只要其中心线和振子2的中心线重合;第二磁体5的中心线和振子2的中心线亦重合。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实施方式,固定支架3包括两固定部31以及由固定部3 1向上并朝向彼此延伸的承载部32,弹簧片1和固定支架3形成有封闭的收容空间6,振子2置于弹簧片1上并收容于此收容空间6内。第一磁体4包括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振子2亦包括上表面2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4的上表面41和振子2的上表面21平奇,N极设于第一磁体4上表面41的一侧,相应地,S极设于第一磁体4的下表面42的一侧;第二磁体5收容于固定支架3的承载部32上,其与第一磁体4相对布置,第二磁体5的N极设于靠近第一磁体4的一侧,相应地,S极设于远离第一磁体4的一侧。第一、第二磁体4、5的N、S极的设置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形式,只要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靠近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同,远离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反即可,也就是说,第一磁体4的N极可以设于下表面42的一侧,S极设于上表面41的一侧,与此同时,第二磁体5的N、S极也要配合第一磁体N、S极的互换而调整。
另一种实施方式为:固定支架3包括两固定部31以及由固定部31向上和向下并朝向彼此延伸的上、下承载部32、33,两固定部3 1及上、下承载部32、33共同形成有封闭的收容空间6,弹簧片1插设于固定部31大致中间的位置并将固定支架3形成的收容空间6一分为二,第一磁体4设有上表面41和下表面42;弹簧片1设有下表面11。本实施方式中,第一磁体4的下表面42和弹簧片1的下表面11平奇,其N极设于第一磁体4的下表面42的一侧,相应地,S极设于第一磁体4的上表面41的一侧;第二磁体5收容于固定支架3的下承载部33上,其与第一磁体4相对布置,第二磁体5的N极设于靠近第一磁体4的一侧,相应地,S极设于远离第一磁体4的一侧。第一、第二磁体4、5的N、S极的设置不限于以上所述的具体形式,只要第一磁体4和第二磁体5靠近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同,远离彼此的一侧极性相反即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未经瑞声声学科技(常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38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