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有线电视噪声信号的隔离装置及数字电视接收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6591.X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72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N5/44 | 分类号: | H04N5/44;H04N5/21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康弘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朝阳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有线电视 噪声 信号 隔离 装置 数字电视 接收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噪声抑制技术,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噪声信号进行隔离,避免其进入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噪声隔离装置,以及一种配置了该噪声隔离装置的数字电视接收机。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有线电视网络结构复杂多样,且网络状况相对较差。在一些集中供电的网络中,供电器所带的放大器的数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当放大器的总功率与线路损耗功率之和大于供电器的功率时,供电器会超负荷运运行,导致下游电压下降,当此电压低于放大器所需要的电压时,放大器的稳压电源模块起不到稳压的效果而使电源的纹波系数增大,造成哼声干扰现象;另外,放大器的稳压电源模块产生故障也会使电源的纹波系数增大,造成哼声干扰。这种哼声干扰在数字电视接收机连接某些高端液晶电视机时,会在液晶电视机的屏幕上出现黑条纹或白条纹,甚至还会出现音视频不同步且伴音有交流哼声,严重的影响了用户的收视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用于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噪声信号进行隔离,避免其进入数字电视接收机的噪声隔离装置,以及一种配置了该噪声隔离装置的数字电视接收机,以解决有线电视传输过程中产生噪声信号带来哼声干扰的技术问题。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有线电视噪声信号的隔离装置,包括:串接在有线电视信号的射频信号传输线上、用于滤除有线电视传射频信号的输路径上产生的噪声信号的第一噪声过滤元件。
较优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线电视噪声信号的隔离装置还包括:屏蔽外壳,所述第一噪声过滤元件设置于屏蔽外壳内部。
较优的,本实用新型的有线电视噪声信号的隔离装置还包括:设置于有线电视信号的地信号传输线上的第二噪声过滤元件。
较优的,所述第二噪声过滤元件为耐高压的电容器。
较优的,所述第一噪声过滤元件为耐高压的电容器。
另外,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数字电视接收机,包括:用于接收有线电视信号并作解调处理,输出传输流的高频头;用于对传输流作解码处理,输出数字音频和视频信号的解码器;用于分别将数字音频和视频信号输出的音频输出接口和视频输出接口;以及与所述高频头和所述解码器连接,用于控制所述解码器对所述高频头输出的传输流作解码处理的控制单元;连接在有线电视信号传入所述高频头的传输线上,用于对传入所述高频头的有线电视信号的噪声信号进行隔离的装置,该装置包括:
串接在有线电视信号的射频信号传输线上、用于滤除有线电视传射频信号的输路径上产生的噪声信号的第一噪声过滤元件。
较优的,本实用新型的数字电视接收机还包括:屏蔽外壳,所述第一噪声过滤元件设置于屏蔽外壳内部。
较优的,本实用新型的数字电视接收机还包括:串接在有线电视信号的地信号传输线上的第二噪声过滤元件。
较优的,所述第二噪声过滤元件为耐高压的电容器。
较优的,所述第一噪声过滤元件为耐高压的电容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传输线甚至地信号传输线上均串接一个耐高压的电容器来滤除噪声信号,以此将进入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有线电视信号的噪声信号滤除,解决了有线电视信号传输过程中产生噪声信号带来哼声干扰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装置对有线电视信号的衰减非常小,甚至不到1db,保证了有线电视信号的传输质量和传输信号强度;另外,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装置还可以数字电视接收机中高频头配合,有效的解决阻抗匹配问题和屏蔽问题;并且,本实用新型的隔离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成本较低的优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数字电视接收机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隔离装置另一个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由于有线电视传输干线上传输的是有线电视射频信号,而引起哼声干扰的噪声信号为频率在50HZ左右的工频干扰信号,因此,可以通过在有线电视射频信号的传输线甚至地信号传输线上均串接一个耐高压的电容器来滤除噪声信号,以此将进入数字电视接收机的有线电视信号的噪声信号滤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同洲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59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芝麻与花生套种的种植方法
- 下一篇:即热式感应水龙头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