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实现BT通讯的手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6630.6 | 申请日: | 2007-12-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71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18 |
发明(设计)人: | 郭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M1/725 | 分类号: | H04M1/725;H04B5/02;H04W88/02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智科友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曲家彬 |
地址: | 518053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实现 bt 通讯 手机 | ||
所属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利用BT点对点传输数据信息手机,特别是可与具备蓝 牙通讯的电子设备实现信息交互的实现BT通讯的手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手机已成为人们生活中随身携带的重要通讯工具,人们可以 通过手机实现移动通讯、多媒体通讯和与电脑进行数据交互等功能,利用手机 开发多种用途以成为手机的发展方向,特别是利用手机实施报警,远程控制等。
BT通讯技术是一种基于点对点网络传输原理的下载软件,通过将服务器上 资源文件进行分块、然后提供给用户逐个下载,用户下载文件时同时上传自己 的信息块,这样不同的用户之间也可以下载相应的资源文件,因其下载速度快、 占用系统空间小的特点被广泛使用在下载网络资源的下载软件。但是移动手机 作为一种个体的消费电子和通讯产品并没有能够嵌入到工业控制领域中去,这 是移动手机发展的一块巨大的盲区。
发明内容
为实现利用手机进行BT收发数据信息的同时,能与汽车车载蓝牙系统或具 备蓝牙通讯系统的终端电子设备进行数据通讯传输,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与 具备蓝牙通讯的电子设备实现信息交互的手机。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方案是:在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手 机系统中内增设了BT收发器模块,存储有BT收、发信息过程进行管理的子程 序模块,提示对汽车或工业产品进入信息交互、指导操作步骤的菜单模块,手 机微处理芯片的总线端口与存储有BT下载工具软件的模块的数据端口连接,新 增模块的读、写命令端口、地址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手机微处理芯片的 对应设置的信号线与蓝牙芯片的配套信号线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可实现手机利用BT收发模式与汽车车载蓝牙或 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电子终端设备进行联网,进行BT下载收发数据信息,然后 通过无线传输技术,将手机内的数据信息无线感应在汽车的车载蓝牙系统,并 与汽车车载蓝牙系统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电子终端设备进行命令通讯传输和数 据的交互,进而控制汽车多媒体播放器或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电子终端设备。 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对汽车的汽车车载蓝牙系统进行命令控制和数据信息交 换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新增结构部件与手机微处理芯片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中1代表手机微处理芯片,2代表存储有BT下载工具软件的模块,3代 表存储有BT收、发信息过程进行管理的子程序模块,4代表蓝牙芯片,5代表 提示对汽车或工业电子产品进入BT方式信息交互、并指导操作步骤的菜单模 块。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如何实现的。
具体实施方式
参看附图1,在具备蓝牙通讯功能的手机系统中内增设了存储有BT下载工 具软件的模块2,存储有BT收、发信息过程进行管理的子程序模块3,提示对 汽车或工业电子产品进入BT方式信息交互、并指导操作步骤的菜单模块5,手 机微处理芯片1的总线端口与存储有BT下载工具软件的模块2的数据端口连 接,新增模块的读、写命令端口、地址端口、和数据传输端口通过手机微处理 芯片1的对应设置的信号线与蓝牙芯片4的配套信号线连接。
使用时,可实现手机利用BT收发器进行BT下载收发数据信息,然后通过 蓝牙通讯技术,将手机内的数据信息无线感应在汽车或的车载蓝牙系统,并与 汽车车载蓝牙系统具备蓝牙通讯的电子设备进行命令通讯传输和数据的交互, 进而控制目标设备中的多媒体播放器等装置,本实用新型特别适用于对汽车的 汽车车载蓝牙系统进行命令控制和数据信息交换使用。
以上所述手机与汽车上车载蓝牙系统进行通讯为例,手机微处理芯片1发 送命令指令给存储有BT下载工具软件的模块2,BT下载工具软件管理下将手 机微处理芯片1的控制命令以分块形式无线感应给汽车蓝牙系统,控制车载多 媒体播放或定时等功能。同时手机打开GPS卫星定位功能,并可时时将该数据 参数传给车载蓝牙系统,显示在汽车的显示屏幕上,以供驾驶人员参考。方便 人们行车和时时了解汽车的驾驶方向与地理位置。
以上所说的手机微处理芯片1是普通手机结构中使用的专用集成电路模块。 以上所说的实现BT通讯的手机中的蓝牙芯片3是MT660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663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