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074.8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683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傅理平;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傅理平 |
主分类号: | H01M2/20 | 分类号: | H01M2/20;H01M10/40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胡美强 |
地址: | 201501上海市金山***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 电池组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尤其涉及该锂离子电池组中单体电池的监控和维护。
背景技术
近二十年来,锂离子电池因其卓越的电化学性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各个移动通讯、便携式电子设备、电动自行车和军用设备上也得到了很广泛的应用。
在一些应用中,例如手机或对讲机,单只的锂离子电池就可以为设备提供电源了,在其他的大部分领域,锂离子电池通常需要串联或者并联使用。如在笔记本电脑的电池中,大多是由2并3串或2并4串的18650型电池组成的;在电动自行车领域,一般需要7串或者10串的锂离子电池来提供24V或36V的动力;而在电动汽车领域,更是需要几十只上百只的电池进行串并组成电池组提供更强大的动力。中国的东风汽车,上海一汽等厂家已经生产出样车进行测试。
锂离子电池成组使用时,由于锂离子电池在使用时存在安全隐患,所以必须在使用过程中对电池进行监测管理,但针对每个单体的管理系统相当复杂,而且成本较高,运行过程中故障率也很比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组连接结构,旨在解决上述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包括:2~6个的锂离子电池;所述的锂离子电池之间是串联的:第一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束通过短路熔断器后连接到正极极柱端子,负极极耳束与相邻第二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束相连;第二个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束与相邻的第三个锂离子电池正极极耳束相连,与此类推;最后一个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束接到负极极柱端子;还包括:每两个电池的极耳束的连接处和第一个电池的正极极柱端子和最后一个电池的负极极柱端子分别引出一根导线到安置在盖板上的监测接口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锂离子电池组不需要安装保护线路板,通过控制整个锂离子电池组的充放电电压即可安全使用,成本低,故障率低,而且易于维护,当长时间使用后,锂离子电池组中的每只电池芯差异性变大时,可以通过电池监测口对单只电池芯进行监测维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是图1中锂离子电池卷绕的结构图;
图3是图1中锂离子电池叠摞的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由图1、图2、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包括:2~6个的锂离子电池1;所述的锂离子电池1之间是串联的:第一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束21通过短路熔断器后连接到正极极柱端子2,负极极耳束31与相邻第二个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极耳束21相连;第二个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束31与相邻的第三个锂离子电池正极极耳束21相连,与此类推;最后一个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极耳束31接到负极极柱端子3;还包括:每两个电池的极耳束的连接处和第一个电池的正极极柱端子2和最后一个电池的负极极柱端子3分别引出一根导线到安置在盖板4上的监测接口5上;
所述的锂离子电池1是卷绕状的或者是叠摞状的。
在图2、图3中:有2~6个串联的锂离子电池卷芯,每个卷芯之间由隔板隔开,每个锂离子电池卷芯由分别涂有正极材料的正极极板7,隔膜8,和涂有负极碳材料的负极极板9通过叠摞或者卷绕的形式组成。每个锂离子电池卷芯分别从正极极板7和负极极板9引出多个正极极耳和多个负极极耳。多个正极极耳束到一起称为正极极耳束,多个负极极耳束到一起形成负极极耳束。正极极板上涂有的正极活性物质为可逆性地迁出嵌入锂离子的含锂的化合物,可以是过渡族金属氧化锂盐,例如:钴酸锂,锰酸锂,磷酸铁锂等材料,也可以是具有较高离子导电性和锂离子迁移可逆性的有机锂盐,负极极板上的活性物质为可具有较高锂离子嵌入迁出可逆性的碳材料或其他锂的嵌入型化合物。电池模块中注入的电解液为非水性电解质,溶剂一般采用碳酸甲乙烯酯(EMC)碳酸二乙烯酯(DEC)或碳酸二甲酯(DMC),碳酸丙烯酯(PC),碳酸甲丙酯(MPC)等有机酯类或着以上两种或以上化合物的混合物,溶质为六氟磷酸锂,高氯酸锂,三氟甲基磺酸锂,四氟硼酸锂,或其他可在上述溶剂中溶解电离的锂盐。
由图1、图2、图3可见:本实用新型是由外壳以及安装在外壳内的6个串联的电池单体组成,外壳是由盖板4和壳体10组成,盖板4上有供电池模块连接用的正极端子2,负极端子3以及监测接口5和可用作注液和防爆作用的安全阀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傅理平,未经傅理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0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