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自锁快速启闭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327.1 | 申请日: | 2007-12-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738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朱逸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飞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朱逸风 |
主分类号: | E05C19/00 | 分类号: | E05C19/00;H02B1/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400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快速 启闭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供电行业高压成套开关设备的门锁机构,具体地说,是一种高压成套开关设备的带自锁快速启闭门机构。
背景技术
在高压成套开关设备中,高压中置柜已成为主流柜型被广泛使用。在操作使用中,柜门的开启或关闭须要采用钥匙等工具分别旋转多个锁套内的锁芯才能完成,操作不太方便。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压成套开关设备带自锁快速启闭门机构。所述的机构在门框有锁的一侧改装锁舌,在柜门有锁的一侧装有锁板、锁销、锁套、锁轴、手柄、弹簧及螺母、卡簧等紧固件;且锁板连着锁轴和锁销可以沿着柜门上所开的长槽上下滑动,锁轴上套有锁套和弹簧。在启闭门时:只须握住手柄并且插入手指将锁套往外拉解除自锁,同时向上提使锁销脱离门框上的锁舌或往下压将锁销压入门框上的锁舌即可实现柜门的开启或关闭,门关闭后锁套在弹簧的作用下嵌入柜门的圆槽内实现自锁,操作非常方便,并且具有自锁功能不会因振动或误碰而将门打开,运行安全可靠。
本实用新型构成见图1:由门框11、锁舌12、柜门13、锁板14、锁销15、锁套16、锁轴17、手柄18、弹簧19构成。所述的锁舌12设置在门框11上见图3,所述的锁轴17由螺母固定在所述的锁板14中间,锁板两端分别与所述的锁销15相连见图4,且锁轴和锁销被限制在所述的柜门13上所开的长槽内滑动见图5-1、5-2,所述的锁套16和所述的弹簧19套在所述的锁轴17上,在手指与弹簧的作用下锁套16可以在锁轴17上来回滑动,所述的手柄18固定在所述的锁轴17末端。具体的当柜门在开启或关闭时:握住手柄18并且插入手指克服弹簧19阻力将所述的锁套16往外拉使其脱离柜门13上的圆槽解开自锁,同时往上提手柄18所述的锁板14带动锁销15脱离所述的锁舌12即可将门打开见图6-1。按下手柄18所述的锁板14带动锁销15压入所述的锁舌12内门被关闭,同时在弹簧19的作用下所述的锁套16被压入所述的柜门13上的圆槽内锁板14被自动锁住见图6-2。
附图说明
图1.带自锁快速启闭门机构
11——门框
12——锁舌
13——柜门
14——锁板
15——锁销
16——锁套
17——锁轴
18——手柄
19——弹簧
图2.带自锁快速启闭门机构俯视图
图3.装在门框11上的锁舌12
图4.锁板14中间固定锁轴17、锁板14两端分别固定锁销15
图5-1.柜门13上正面所开的长槽加圆槽
图5-2.柜门13上内侧所开的长槽
图6-1.柜门在开启位置锁套被解开自锁
图6-2.柜门关闭锁套在自锁位置
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是采用锁舌和锁销来取代原有的锁套和锁芯将柜门锁住,增加了锁板、锁轴、锁套来完成快速启闭门并实现自锁的机械联锁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是将所述的锁舌(12)设置在门框(11)上见图3,将所述的锁轴(17)用螺母固定在所述的锁板(14)中间,锁板的两端分别固定所述的锁销(15)见图4,将所述的锁套(16)套在所述的锁轴(17)外面中间装有所述的弹簧(19),将所述的手柄(18)旋入所述的锁轴(17)末端。本实用新型的开门操作:只须握住手柄(18)并且插入手指将锁套(16)往外拉克服弹簧(19)的阻力使锁套(16)脱离所述的柜门(13)上的圆槽则自锁解开,同时往上提手柄(18)所述的锁板(14)带动锁销(15)脱离所述的锁舌(12)即可将门打开见图6-1。本实用新型的关门操作:握住手柄(18)并且插入手指将锁套(16)往外拉解开自锁同时往上提至上止点,关上柜门按下手柄(18)所述的锁板(14)带动锁销(15)压入所述的锁舌(12)内门被关闭,当锁套(16)下滑到柜门(13)上的圆槽位置时锁套(16)在弹簧(19)的作用下被压入所述的柜门(13)上的圆槽内锁板(14)被自动锁住见图6-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飞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朱逸风,未经上海飞洲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朱逸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3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