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用趣味茶酒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199954.5 | 申请日: | 2007-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38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2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明元 |
主分类号: | A47G19/22 | 分类号: | A47G19/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8200四川省绵竹***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用 趣味 酒具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饮茶、饮酒的器皿,尤其涉及一种在非满杯状态下滴水不漏,在满杯状态下从杯底小孔流光的器皿。
背景技术
在古代,我国能工巧匠发明了一种被称之为水龙杯的酒杯,该酒杯的杯底有一小孔,当向该杯慢慢倒入酒时,酒却不会从杯底小孔中流出,只有当酒快要溢出时,酒才会从杯底小孔流出,直至流光为止。但遗憾的是该杯中间有一根空心柱子,不能真正称之为杯子,况且柱子影响美观,不便饮酒。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中间无柱子、外形与普通茶酒具相同的茶酒具,并且要求该茶酒具同样能产生在未装满时滴“水”不漏,在盛满状态下液体才从茶酒具底部流光的现象。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用趣味茶酒具,其特征是:它由开口于底部内壁的进液口,隐藏于侧壁、底部、把手内的管道、以及开口于底部外壁的出液口构成。
上述进液口、隐藏的管道、出液口,其实质上就是一根虹吸管。只有当液面达到管道顶点时,虹吸现象才会产生,液体便会沿进液口、管道、再从杯底外壁的出液口流出,直至液体流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去掉了水龙杯中间的空心柱子,外形与普通茶酒具相同,既美观又便于人们饮用液体;殊不知它竟然还有“少不流,满流光”的神奇功效,可给使用者带来一些惊奇和乐趣。它特别适合于用作玩具、茶具、酒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原理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原理结构图。
图中:1.底部的双层结构,2.底部外壁的出液口,3.空心把手内部管道的顶端开口,4.隐藏于底部、侧壁、把手内的管道,5.空心把手,6.左侧把手,7.进液口,8.茶酒具,9.管道与把手空腔间的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如图1所示,器皿为仿古双耳酒樽原理图。(1)为底部双层结构,右侧把手(5)是空的,且与底部的双层结构(1)相通,右侧空的把手内有一管道(4),管道下端开口恰能插入底部外壁的出液口(2)中且非常密合。在底部的双层结构(1)中,管道与底部的双层结构不相通。管道(4)的顶端开口(3)略低于茶酒具的口部,管道与把手空腔间有空隙(9)。
当向茶酒具中慢慢加入液体后,液体便会从进液口(7)进入双层结构(1)中,若茶酒具中液面未达到空心把手内部管道(4)的顶端开口(3)处,则液体不会从出液口(2)流出。只有当茶酒具内液面达到管道(4)顶端开口(3)处时,在大气压的作用下,虹吸现象随即产生,液体便会从进液口(7)进入底部的双层结构中,然后,液体沿管道与把手空腔间的空隙(9)向上运动,从顶端开口(3)进入管道(4)中,最后通过管道(4),从底部的出液口(2)流出,且全部流光。按图1样式,可制成仿古方形双耳方形酒樽、茶壶等。
实施例2:如图2所示,茶酒具底部、侧壁、与把手内都隐藏有管道(4),管道(4)与出液口(2)、进液口(7)构成一根虹吸管。其原理与实施例1相同。
说明:上述管道不一定非得是一根管子,它的局部或全部可以和茶酒具的某部分合为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明元,未经张明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19995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炒煮搅拌锅
- 下一篇:能避免互相混用的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