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后扭梁轴总成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0482.0 | 申请日: | 2007-06-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85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14 |
发明(设计)人: | 龙思源;彭文华;李建超;杨忠学;陈正康;陈海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G21/055 | 分类号: | B60G21/055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杨冬 |
地址: | 625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后扭梁轴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车辆或类似设备的后悬架,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轿车用的后扭梁轴总成。
背景技术
目前轿车的后扭梁轴总成,一般包括左纵臂、右纵臂和横梁,纵臂由纵臂上体和盖板焊接而成,横梁安装在左右纵臂之间,两端分别与左右纵臂的纵臂上体焊接。纵臂的纵臂上体为冲压件,其横截面为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U形构件,开口向上,且为薄壁件。横梁为一冲压件,横截面不大,而且也属于薄壁件。因此横梁与纵臂上体的接触面也不大,在焊接和使用过程工作过程中会出现以下问题:1)由于纵臂和横梁都属于薄壁件的原因,影响了焊接质量,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焊缝裂纹甚至拉裂的问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和产生隐患。2)同样由于焊接处都是薄壁件,焊接时由于热量集中,纵臂的纵臂上体容易导致变形。
专利号CN1137984公开的“具有一刚性扭梁的扭梁式悬架”,其结构为:具有U形截面的扭梁焊接在左、右后延臂之间,左、右后延臂与扭梁封闭侧各焊有一角撑板,但该结构没有有效地解决扭梁存在的焊接质量问题,而且对抗扭强度的提高不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增强纵臂和横梁之间焊接强度的后扭梁轴总成。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汽车后扭梁轴总成包括左纵臂、右纵臂和横梁,在左纵臂、右纵臂和横梁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板。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加强板截面大于横梁,且所述的加强板的厚度大于左纵臂和右纵臂的纵臂上体的板材厚度。
所述左纵臂和右纵臂的纵臂上体为U形,上述纵臂上体的U形开口朝向同侧车轮方向。
所述加强板平行焊接在所述的纵臂上体的U形底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纵臂和横梁之间增设了加强板,增加了焊缝的长度,能有效的提高构件的整体强度,增强了横梁的抗扭强度,降低了纵臂上体被拉裂导致失效的可能性。而且将纵臂上体的开口向车轮一侧,能降低焊接时对纵臂上体造成的变形。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中的A-A剖面放大图。
附图3是图1中的B-B剖视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1-左纵臂,2-横梁,3-右纵臂,4-盖板,5-纵臂上体,6-加强板
具体实施方式
轿车后扭梁轴总成,包括左纵臂1、右纵臂3和横梁2,在左纵臂1、右纵臂3和横梁2之间分别设置有加强板6,横梁2的两端通过加强板6焊接在左纵臂1、右纵臂3上。
如附图3所示,加强板6截面形状与横梁2的端面形状相似,但大于横梁2的端面,因此加强板6与左纵臂1和右纵臂3的焊缝比现有的结构中的焊缝长度和焊接面积明显增加,增强了强度,特别是抗扭强度得到显著增强。
同时将所述的加强板6的厚度设置为大于左纵臂1和右纵臂3的纵臂上体5的截面厚度,因而能有效地减少在焊接中产生的变形。
如附图2所示,左纵臂1和右纵臂3由纵臂上体5和盖板4组合而成,纵臂上体5和盖板4为横截面为三面封闭,一面开口的U形,并将纵臂上体5的U形开口朝向同侧车轮方向,即朝向车体的外面。加强板6平行焊接在所述的纵臂上体6的U形底面上,改变了现有结构中将横梁2直接焊接到纵臂上体5的U形结构的一面侧板上的结构,因此在将加强板6焊接到纵臂上体5上时,由于纵臂上体6为对称结构,有效地减少了纵臂上体6的变形,产生的内应力较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未经中国南方工业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建安车桥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48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