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磁碟机组合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0891.0 | 申请日: | 2007-08-2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1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占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1B33/12 | 分类号: | G11B33/12;G11B3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碟机 组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磁碟机组合,特别是指一种具有一转接装置的磁碟机组合。
背景技术
在服务器系统中,通常装设有若干大容量的磁碟机(如硬盘),这些磁碟机通常需先装设于一磁架内后,再装入服务器系统中。为了显示磁碟机的工作状态,通常在磁架的后部设置一带有发光指示元件的背板,当磁碟机装入磁架后,磁碟机上的接口直接与背板上的接口相连接,从而使磁碟机通过背板与系统相连,并可通过背板上的发光指示元件观察磁碟机的工作状态。然而,现有的背板通常为一具有复杂电路的大型电路背板,当服务器内装设不同数量的磁碟机时,需设计不同电路结构的电路背板,增加了成本。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具有转接装置的磁碟机组合。
一种磁碟机组合,包括一具有一接口的磁碟机及一容置所述磁碟机的磁架,所述磁碟机组合还包括一连接于所述磁碟机接口的转接装置及一用于固定所述转接装置的固定板,所述转接装置包括一转接本体,所述转接本体两侧设有一连接所述磁碟机的接口的第一转接口及一连接外部线路的第二转接口,所述转接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用于显示磁碟机工作状态的发光指示元件,所述固定板固定于所述磁架。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磁碟机组合结构简单、组装方便,当服务器内需装设磁碟机时,只需在对应的磁碟机的接口装设对应的转接装置即可,省掉了大型连接磁碟机接口的电路背板的设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磁碟机组合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所述磁碟机组合包括一固定板及一转接装置。
图2是图1中固定板与转接装置另一视角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中转接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图1中固定板与转接装置的立体组装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磁碟机组合较佳实施方式的立体组装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磁碟机组合的较佳实施方式包括一磁碟机10、一收容所述磁碟机10的磁架30、一装设于所述磁架30一侧的固定板50及一装设于所述固定板50上的转接装置40。
所述磁碟机10的底端具有一接口15,与所述接口15相邻的右侧面上设有两个螺孔13。所述接口15包括一信号插头及一电源插头。所述磁碟机10左侧面设有两个导光柱17,每一导光柱17自所述磁碟机10的后端延伸至所述磁碟机10的前端。
所述磁架30具有一顶壁31,沿所述顶壁31两相对侧缘分别垂直向下延伸一侧壁34。所述顶壁31的后侧边缘的中部向外凸伸一弯折片35,所述弯折片35两侧底端分别设有一L形的卡钩351。每一侧壁34底端分别向内弯折形成一用于承载所述磁碟机10的支撑部341。其中所述磁架右侧壁34上对应于所述磁碟机10上的每一螺孔13分别设有一固定孔343,所述磁碟机10可通过两螺钉32分别穿过磁架30的两个固定孔343锁固于对应的螺孔13内而将磁碟机10固定于磁架30内。且所述右侧壁34后侧边缘朝向左侧壁34的方向延伸一片体37,所述片体37中心设有一螺孔371。
请继续参阅图2,图2为所述固定板50与所述转接装置40的立体分解图。所述固定板50呈一长方形。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板50为一铁件。所述固定板50顶部对应于磁架30上的每一卡钩351分别开设一卡扣孔511,每一卡扣孔511分别包括一宽部5115及一与宽部5115相连的窄部5113。所述固定板50底部对应于磁碟机10的接口15开设一用于装设所述转接装置40的收容开口513,所述收容开口513两侧分别设有一用于固定所述转接装置40的开孔517,其中一开孔517旁设有一卡孔514,所述卡孔514上下两侧分别开设一方形开口512。所述收容开口513上侧设有两个固定孔519。所述固定板50在与所述卡孔514相对的一侧设有一锁固孔5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08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