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键盘按键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048.4 | 申请日: | 2007-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41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30 |
发明(设计)人: | (发明人请求不公布姓名) | 申请(专利权)人: | 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13/12 | 分类号: | H01H13/12;H01H1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109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键盘 按键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按键结构,尤指一种实用于电脑键盘的按键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脑键盘按键由键帽、导筒及弹性垫等构成,键帽的正下方凸设一键柱,所述键柱伸入导筒中心的键孔内,可以活动的作用于弹性垫之上,从而触压键盘的软性电路板以输入相应的字符、数字或指令等至电脑系统。
为了防止操作时发生键帽倾斜、或者卡键等不稳定现象,导筒与伸入其键孔内的键柱通常被设计成接触面较大的结构,使键柱能顺畅的在导筒的键孔内作轴向运动。但是,这种按键的键柱与导筒之间形成面接触,在操作时键柱与导筒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操作费力。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内容,有必要提供一种操作顺畅省力的键盘按键结构。
一种键盘按键结构,包括一具有键孔的基座及一键帽,所述键帽包括一活动装设于所述键孔内的键柱,所述基座在所述键孔内凸设至少一导向柱,所述键柱的外侧对应每一凸设的导向柱凹设一导向折弯,所述导向折弯与所述导向柱形成线接触。
相较于现有技术,所述键盘按键结构的键柱的导向折弯与基座的导向柱之间形成线接触,所述键帽的键柱在键孔内作轴向运动时与基座之间的摩擦力较小,操作顺畅省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键盘按键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2是图1中键盘按键结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3是图1的立体组装图。
图4是图3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键盘按键结构包括一键帽10、一基座20及一弹性垫30。
所述键帽10包括一伞盖12及一自所述伞盖12内侧的中部向下凸伸的键柱14,所述键柱14包括两对平行相对的侧壁141,其中一对平行的侧壁141上各设有一弹片143,每一弹片143的中部向外凸设一楔形钩部1431。每两相邻的侧壁141相互垂直并通过一内凹的导向折弯相连,所述导向折弯包括垂直相连的一对导向板145。所述一对导向板145分别与所述两相邻的侧壁141垂直相连。所述键柱14还包括一底面呈圆环状的中心柱147及四条连接肋149。所述中心柱147位于所述两对侧壁141及所述导向板145围设的空间内。所述四条连接肋149分别均匀地连接于所述中心柱147的外侧及所述每对导向板145形成的内侧棱之间。所述导向板145、所述中心柱147及所述连接肋149的长度均与所述侧壁141的长度相当。
所述基座20包括一基板22、一凸设于所述基板22上方的导筒24及一凸设于所述基板22下方的套环26。所述基座20开设一纵向穿透所述导筒24、所述基板22及所述套环26的键孔28。所述键帽10的键柱14可于所述键孔28内作轴向运动。所述导筒24对应所述键柱14包括两对平行侧壁241,其中一对平行的侧壁241上对应所述键柱14的侧壁141上的弹片143各设有一外凸的凸包2411,每一凸包2411的内侧凹设有一可收容所述对应弹片143的钩部1431的穴腔2413。所述导筒24的一对平行的侧壁241内壁之间的距离大于所述键柱14的一对平行的侧壁141外壁之间的距离。所述导筒24内侧的四角处对应所述键柱14的四对导向板145各设一导向柱243。所述导向柱243的高度与所述导筒24的侧壁241的长度相当。在本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柱243呈半圆柱状。所述导向柱243还可以是与所述导向板145形成线接触的其它形状,如横截面呈弧形,波浪形等其它形状。
所述弹性垫30呈圆台状,其顶部设有一外径较小的圆环形承接面32,底部设有一外径较大的圆环形底板34,所述弹性垫30的底部还向上凹设一凹陷空间36。所述圆环形底板34的外径与所述基座20的套环26的外径相当,所述承接面32的外径小于所述套环26的内径因而可伸入所述套环26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鸿富锦精密工业(深圳)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04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