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加热炉炉管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201136.4 | 申请日: | 2007-10-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06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03 |
发明(设计)人: | 何浩;张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H1/00 | 分类号: | F24H1/00;C10G9/20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合纵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汤建武;周星莹 |
地址: | 834000新疆维吾***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炉 炉管 装置 | ||
一、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的炉管装置,是一种加热炉炉管装置,特别适用于圆筒加热炉。
二、背景技术
圆筒加热炉炉管布置方式有很多种,最常见的炉管都是立式列管排列的布置方式,如附图1所示,炉管装置一般包括加热炉5、过渡段10、低速转油线7和减压塔9,炉管通过炉管吊钩1和炉管拉钩4安装在加热炉5内,炉管包括立管3和尾管2,立管3之间和立管3与尾管2之间的连接方式都相同。这种炉管布置方式在石油、石化行业使用非常普遍。由于加热炉出口温度较高,一般均采用柔性管系来吸收热膨胀量。但是,在炼油行业常减压装置的减压炉上,由于炉出口温度较高(一般在395至400摄氏度),炉管出口所连接的低速转油线7的管径大,长度长,使得低速转油线7的热膨胀量难以吸收。目前,最常采用的方法是:在炉出口管11和低速转油线7之间增设过渡段10,以此来吸收低速转油线7的热膨胀量。但是增设过渡段10存在以下缺点:为了保证管系的柔性,过渡段管径较小,介质压降大;部分应气化的介质在低速转油线7内才气化,由于气化潜热的原因,需要提高炉出口介质温度,易造成炉管结焦;增加的过渡段造成管线、弯头等材料的增加;过渡段内介质流速高,管线易振动。
三、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炉管装置,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地解决热膨胀量问题。
本实用新型能进一步使加热炉外管线最短,从而减少管线的热损失。
本实用新型能进一步避免高流速段、使管系压降小、降低能耗、使炉管结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加热炉炉管装置,包括加热炉,炉管通过炉管吊钩和炉管拉钩安装在加热炉内,炉管包括立管和尾管,在立管与尾管之间连接有水平管,水平管的一端与立管连通,水平管的另一端与尾管连通,在水平管上至少有一个膨胀弯。
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上述尾管可通过炉出口管与低速转油线相接。
上述炉出口管的内径可大于尾管的内径。
上述尾管的内径可大于立管的内径。
上述水平管可位于立管的上方或下方。
上述立管的下部可通过炉管拉钩安装在加热炉内。
上述水平管可通过支架安装在加热炉内。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利用该加热炉炉管装置有效地解决了热膨胀量问题;由于水平管及其膨胀弯在加热炉内,使加热炉外管线最短,从而使管线的热损失最小;避免了高流速段,管系压降小,使部分介质在炉管内气化,有效降低炉出口介质温度,从而降低了能耗,同时使炉管结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还能减少或防止炉管振动;施工方便,在新建装置和老装置改造中均可使用;特别适用于圆筒加热炉。
四、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加热炉及其炉管等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炉管吊钩,2为尾管,3为立管,4为炉管拉钩,5为加热炉,6为炉管导向管,7为低速转油线,8为水平管,9为减压塔,10为过渡段,11为炉出口管,12为膨胀弯,13为支架。
五、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如附图2所示,该加热炉炉管装置包括加热炉5,炉管通过炉管吊钩1和炉管拉钩4安装在加热炉5内,炉管包括立管3和尾管2,在立管3与尾管2之间连接有水平管8,水平管8的一端与立管3连通,水平管8的另一端与尾管2连通,在水平管上至少有一个膨胀弯12。这样通过水平管8及其膨胀弯12就解决了热膨胀量问题。
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加热炉炉管装置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如附图2所示,尾管2最好通过炉出口管11与低速转油线7相接,如附图1所示,这样就可省去原来的过渡段10,从而简化了结构。这样,吸收热膨胀的水平管及其膨胀弯在炉膛内,使加热炉外管线最短,管线的热损失最小。
为了进一步提高性能,如附图2所示,炉出口管11的内径最好大于尾管2的内径,尾管2的内径最好大于立管3的内径,这样管径随介质气化率的提高而增大,避免了高流速段,管系压降小,使部分介质在炉管内气化,有效降低炉出口介质温度,从而降低了能耗,同时使炉管结焦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如附图2所示,水平管8最好位于立管3的上方或下方。
为了减少或防止炉管振动,如附图2所示,立管3的下部最好通过炉管拉钩4安装在加热炉5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新疆时代石油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