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节能除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605.2 | 申请日: | 2007-12-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259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金千菊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千菊 |
主分类号: | F24F3/14 | 分类号: | F24F3/14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李大刚 |
地址: | 321005浙江省金华***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节能 除湿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制冷系统的节能除湿装置,特别是一种可应用于空气制水机及冷冻式除湿机的节能除湿装置,属于制冷技术中除湿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制冷技术在当今世界方兴未艾,在工业,交通,家庭等各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随着国内外能源的日趋紧张,现有制冷技术的能耗较高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节能问题也就日显重要。就以冷冻式除湿机为例,其原理是通过制冷系统,让含有水份的湿热空气在经过蒸发器表面时,遇冷凝结出水,从而达到除湿的目的。但目前的冷冻式除湿机的一大缺陷是:效率不高,关键是没有把蒸发器本身产生的低温空气都利用起来,其实是属于粗放式或浪费式的工作方式。因此,现有技术中制冷系统的能源利用还是不够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效果较好,并且实施方式和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制作成本较低的制冷系统用节能除湿装置,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高效节能除湿装置,它的构成包括一组连接除湿器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除湿通风管6。
上述的高效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的上端口与预热通风管7通过连接通道13相连,预热通风管7的下端口连接有进风罩10,整体呈“∏”形。
前述的高效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口为弯头或斜截面口。
前述的高效节能除湿装置,所述的连接通道13由数量与除湿通风管6对应的通风管组组成,或为一中空的整体通风管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除湿通风管可以设置在蒸发器和冷凝器之间,并使冷凝器位于本实用新型的“∏”形的中间,因此本实用新型将充分利用制冷系统的冷量。一般来说,湿热空气在经过蒸发器表面后一方面遇冷凝结出水,另一方面空气的温度会下降,根据实验可知,温度为27℃,湿度为60%(国家规定的除湿机检测环境标准)的湿热空气经过蒸发器表面后温度会下降10℃左右。为此,我们可以充分利用这部分温度较低的冷空气。我们用除湿通风管接引27℃的,或者是经过冷凝器加热的湿热空气(由风机来实现),让它与17℃的冷空气通过管壁发生热交换,这样一来,管壁上就会凝结出水。而这部分水只是充分利用了原有的风机系统和蒸发器本身产生的低温空气,并没有另增能耗。预热通风管则可以使除湿通风管内外空气增大焓差,使本实用新型不仅适用于温度较高地区,在5℃~25℃温度较冷的地区也同样适用。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不仅能够提高机器的除湿量,还能够提高机器的能效比,使总能耗下降,而且适用范围广。此外,本实用新型还具有结构简单、工作稳定、制作成本较低的优点。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通道由数量与除湿通风管对应的通风管组组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通道为一中空的整体通风管道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除湿通风管下端口弯头放大示意图;
附图4为本实用新型除湿通风管下端斜截面口放大示意图;
附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种高效节能除湿装置,如图1所示,它的构成包括一组连接除湿器的蒸发器与冷凝器之间的除湿通风管6,并通过固定板9和固定板8固定成为一个整体。除湿通风管6的上端口与预热通风管7通过连接通道13相连,预热通风管7的下端口连接有进风罩10,整体呈“∏”形。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口为弯头(如图3所示)或斜截面口(如图4所示)。连接通道13由数量与除湿通风管6对应的通风管组组成(如图1所示),或为一中空的整体通风管道(如图2所示)。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的除湿通风管6置于冷凝器2和蒸发器3之间,冷凝器2位于本实用新型“∏”形的中间,即除湿通风管6与预热通风管7之间,除湿通风管6的下端弯头或下端斜截面口指向风机11,使得风机11运行时,湿热空气经过蒸发器3的表面冷却除湿后,变成较冷空气,到达除湿通风管6的外表面,将进入除湿通风管6的湿热空气冷却除湿,而经过冷凝器2表面加热的湿热空气到达预热通风管7表面,对预热通风管7内的空气进行加热,即利用了蒸发器3本身产生的冷量来冷却除湿通风管6中的湿热空气,以及利用冷凝器2产生的热量来加热除湿通风管7中的湿热空气,增加除湿通风管6内外空气的焓差,来达到进一步除湿的目的。其余结构可以见图5所示,它包括压缩机1,压缩机1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冷凝器2相连接,冷凝器2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过滤器4相连接,过滤器4通过毛细管5连接到蒸发器3,蒸发器3则通过制冷剂管道12与压缩机1相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千菊,未经金千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6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金属线坯包覆焊接设备中垂直成型滚轮装置
- 下一篇:一种带有填充物的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