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磁性固定的面板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201667.3 | 申请日: | 2007-12-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9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吴宗宜 | 申请(专利权)人: | 晋诚科技企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5/02 | 分类号: | H05K5/02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为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县***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磁性 固定 面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具磁性固定的面板结构,尤指一种可利用框架与面板上的第一及第二吸附体的相吸或相斥,使面板达到易于组装与拆卸的功效。
背景技术:
一般现有的各电子设备的面板于设置时,通常是以螺丝配合面板上的各螺孔,以螺接的方式固设于电子设备的框体或座体上,藉以作为人机接口,并使电子设备不致裸露,而达到保护内部电子设备的使用。
但是此种设置面板的方式不但会留下较不美观的孔洞,且组装及拆卸时亦必须使用工具才能进行装设及卸除的动作,造成组装及拆卸的困扰,当组装时若因转动螺丝的施力过当,则会使面板有龟裂的情形发生。因此,为解决上述现有的面板组装及拆卸时的缺失,便有相关技术人员研发出卡扣式的面板5,如图7所示,该面板5于对应电子设备6的框体61一端缘处具有多数扣勾51,而该框体61上设有分别与扣勾51对应的固定孔62;如此,即可不需螺丝及预留孔洞,而直接将面板5设于框体61上。
虽然图7所示的面板5可改善上述缺失,但是由于该面板5为防止掉落,通常会将其扣勾51设计成紧配固定孔62中的结构,不施以强大的外力根本无法进行拆卸,因此,当使用者欲进行面板5的拆卸时,仍必须使用工具由面板5与框体61之间施以外力撬开,才能使面板5与框体61脱离,如此,同样会产生不易拆卸的情形,且若施力过当或工作不慎滑动时,常会使造成扣勾51断裂及面板5破裂的情形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磁性固定的面板结构,可利用框架与面板上的第一及第二吸附体的相吸或相斥,使面板达到易于组装与拆卸的功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磁性固定的面板结构,其包括一固定座、一电路控制单元、一框架、及一面板,该电路控制单元设于该固定座中,该框架固设于该固定座的一端面,该面板活动设于该框架的一端面上,其特点是:所述框架端面的适当处设有多数第一吸附体;该面板的一面上设有多数分别与第一吸附体对应的第二吸附体。
如此,利用框架与面板上的第一及第二吸附体的相吸或相斥,使面板达到易于组装与拆卸的功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状态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状态的使用示意图。
图7是已知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标号说明:
固定座1 容置区11
电路控制单元2 电路板21
输入部22 输出部23
框架3 扣耳31
固定组件311 凹槽32
第一吸附体33 N极331、431
S极332、432 面板4
对应孔41 推钮42
第二吸附体43 旋钮44
面板5 扣勾51
电子设备6 框体61
固定孔62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及立体分解示意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具磁性固定的面板结构,至少由一固定座1、一电路控制单元2、一框架3以及一面板4所构成;可使面板4达到易于组装与拆卸的功效。
上述所提的固定座1至少具有一容置区11。
该电路控制单元2设于上述固定座1的容置区11中,且该电路控制单元2至少具有一电路板21、及分别设于电路板21上的输入部22与输出部23。
该框架3的一端面设有多数配合固定组件311与固定座1一端面固接的扣耳31,且框架3对应一端面的适当处具有多数凹槽32,各凹槽32中分别容置有第一吸附体33,而各第一吸附体33可为磁铁、铁片或其它具磁性吸附力的材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晋诚科技企业有限公司,未经晋诚科技企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20166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