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0578.4 | 申请日: | 2007-12-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819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2 |
发明(设计)人: | 陈道安;夏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春市朝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 |
主分类号: | G01B5/30 | 分类号: | G01B5/3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002湖北省宜昌市西***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张线 助力 线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应用于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水平位移观测的引张线法中的一个部件,即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
背景技术
引张线法是水平位移观测的常规手段,被大量应用于大坝等水工建筑物的安全监测。引张线在工作状态时,要对测线施加一定拉力,有时需要施加的拉力可达到100kg以上。引张线的端点一般空间狭小,在无辅助设备、仅凭人力操作的情况下,测线的加力工作将十分困难。如操作不当,对测线造成较大的冲击,可能引起测线的断裂,不但造成损失,而且测线断裂时巨大的回弹力对于操作人员有一定安全隐患;在对引张线测线加力的过程中,测线受到张拉后变形伸长,有时伸长量可达数米;在对测线施加设计的拉力后,测线在引张线的固定端处需要有可靠的固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既可以简单方便的张拉测线,又可以将测线张拉后的伸长部分回收,还能够固定测线的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包括支架7,蜗轮蜗杆机构2安装在支架7上,引张线测线5一端固定在转轮6上,转轮6与传动轴4连接,传动轴4与蜗轮蜗杆机构2中的蜗轮3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通过采用蜗轮蜗杆机构与传动轴和转轮相配合的结构,可将测线的伸长部分缠绕在转轮上或释放转轮上的引张线测线,保持对测线施加稳定的拉力;由于蜗轮蜗杆机构的自锁功能,没有蜗杆的驱动力情况下,转轮在受到测线拉力产生的力矩时也不能转动,从而对张拉后的测线进行固定,保证了使用精度和使用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结构:一种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包括支架7,蜗轮蜗杆机构2安装在支架7上,引张线测线5一端固定在转轮6上,转轮6与传动轴4连接,传动轴4与蜗轮蜗杆机构2中的蜗轮3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由蜗杆驱动,蜗轮3通过传动轴4带动转轮6转动,对一端固定在转轮6上的引张线测线5进行张拉或松弛,同时将测线的伸长部分缠绕在转轮6上或释放转轮6上的引张线测线5。转轮6、传动轴4、蜗轮3间不允许相对转动,由于蜗轮蜗杆机构2的自锁功能,没有蜗杆的驱动力情况下,转轮6在受到测线5拉力产生的力矩时也不能转动,从而对张拉后的测线5进行固定。传动轴4与转轮6配合允许转轮6沿转动轴4进行轴向移动,可以调整转轮6上测线5的出线位置,以便测线5在引张线端点处定位。
蜗轮蜗杆机构2的减速比为1∶30-1∶60,中心距大于等于40mm。在转轮6沿传动轴4轴向移动的范围内,传动轴4采用方形截面,转轮6与传动轴4配合采用方孔。对蜗杆的驱动,可采用人工用手柄驱动蜗杆轴1的方式进行。
引张线助力绞线装置安装在引张线端点处,传动轴4的轴线方向与引张线的准直轴线方向垂直。引张线测线5张拉加力完成后,沿传动轴4轴向调整转轮6位置,使转轮6外的测线对准引张线端点处的定位卡中心,以便对测线进行定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春市朝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未经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长春市朝阳监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检修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057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简易机动车换档锁定机构组件
- 下一篇:吸尘黑板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