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载音响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2191.2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108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国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11/02 | 分类号: | H05K1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一斌;王琦 |
地址: | 201201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音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的附件,特别涉及一种车载音响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车载音响装置中,通常只包括收音机和磁带机的组合、或收音机和CD机的组合。然而,随着视听技术的发展,MP3凭借音频效果较好,存贮容量大等特点成为现在音频技术的主流,但现有车载音响装置却无法同时支持收音机和MP3播放器的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载音响装置,能够集成收音机和MP3播放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车载音响装置,包括:频段调节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解调模块、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音频解码模块、以及音频播放模块和音量调节模块,其中,
所述频段调节模块,根据外部输入的频段调节控制信号,将对应的接收频段信息输出至所述信号接收模块;
所述信号接收模块,通过设置于该模块的天线接收与所述接收频段信息对应的外部广播信号,并输出至所述信号解调模块;
所述信号解调模块,对接收自所述信号接收模块的广播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广播信号输出至所述音频播放模块播放;
所述USB接口,连接外挂USB装置,所述外挂于USB接口的USB装置中存储了MP3格式的音频文件;
所述音频解码模块,通过所述USB接口读取所述外挂USB装置中的音频文件,并对读取的所述音频文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音频文件输出至所述音频播放模块播放;
所述音量调节模块,根据外部的音量调节控制信号,控制所述音频播放模块按照对应的音量执行所述播放。
所述车载音响装置进一步包括:信息显示模块;
所述频段调节模块进一步将所述接收频段信息输出至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
所述音量调节模块进一步将与所述外部的音量调节控制信号对应的音量信息输出至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
所述音频解码模块对音频文件解码后,进一步得到音频文件信息,并输出至所述信息显示模块显示。
所述车载音响装置进一步包括:控制面板;
所述信息显示模块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
所述信息显示模块为液晶显示屏。
所述控制面板上进一步设置了频段调节按钮和音量调节旋钮;
所述频段调节按钮在外力的点击下,向所述频段调节模块输入频段调节控制信号;
所述音量调节旋钮在外力的扭动下,向所述音量调节模块输入音量调节控制信号。
所述USB接口设置于所述控制面板;
在所述USB接口未外挂所述USB装置时,有一装饰盖扣接于所述USB接口。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见,本实用新型中的车载音响装置,由频段调节模块、信号接收模块、信号解调模块、音频播放模块和音量调节模块实现了收音机功能,由USB接口、音频解码模块、音频播放模块和音量调节模块实现了MP3播放器,从而实现了收音机和MP3播放器的集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载音响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载音响装置的控制面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参照附图并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车载音响装置的示例性结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中车载音响装置包括:频段调节模块101、信号接收模块102、信号解调模块103、通用串行总线(USB)接口104、音频解码模块105、以及音频播放模块106和音量调节模块107,其中,
频段调节模块101,根据外部输入的频段调节控制信号,将对应的接收频段信息输出至信号接收模块102。
信号接收模块102,通过设置于该模块的天线接收与接收频段信息对应的外部广播信号,并输出至信号解调模块103。
信号解调模块103,对接收自信号接收模块102的广播信号进行解调,并将解调后的广播信号输出至音频播放模块106播放。
USB接口104,连接外挂USB装置,外挂于USB接口104的USB装置中存储了MP3格式的音频文件。
音频解码模块105,通过USB接口104读取外挂USB装置中的音频文件,并对读取的音频文件进行解码,将解码后的音频文件输出至音频播放模块106播放。
音量调节模块107,根据外部的音量调节控制信号,控制音频播放模块106按照对应的音量执行播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海马汽车研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19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