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层松紧带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2263.3 | 申请日: | 2007-12-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851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2 |
发明(设计)人: | 简宏儒 | 申请(专利权)人: | 简宏儒 |
主分类号: | D04C1/02 | 分类号: | D04C1/02;D04D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戈泊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层 松紧带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双层松紧带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松紧带结构,大体如图1A、图1B所示,系数条弹性胶线1以一条极长的纱线2呈经纬向、间隔一条交错、迂回编织结合而成,通过弹性胶线1可伸缩、纱线2间可扩大间距,而获得拉伸缩紧的效果;上述结构,其实存在有下列缺点:
(1)纱线2呈与弹性胶线1直接编织结合,无其它辅助的线,而有耐力强度较差的问题。
(2)只呈同一纱线2做正、底面交错编织,因此,其正、底面皆呈与该纱线2颜色的同一颜色,变化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纱线呈与弹性胶线直接编织结合而导致的耐力强度较差的问题;同一纱线做正、底面交错编织,因此,其正、底面皆呈与该纱线2颜色的同一颜色,变化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双层松紧带结构,系包含:数条弹性胶线、一极长的基线、一极长的第一材料纱线、一极长的第二材料纱线编织结合而成,该各弹性胶线与基线呈间隔、经纬向交错编织结合,该第一材料纱线系与基线编织结合,且织成只露出基线的正面、不露出底面,该第二材料纱线亦是与基线编织结合,且织成只露出基线的底面、不露出正面。
以下结合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结构,分析其所能取得的有益技术效果:
其一,由于设成由数条弹性胶线、基线、第一材料纱线、第二材料纱线编织而成,该基线可采用化学纤维尼龙、耐龙线,其与弹性胶线系呈经纬向、间隔交错编织,而获得耐力强度大的效果。
其二,该第一、二材料纱线系编织结合于基线,且呈间隔数条基线后再与一条基线交错编织,因此,可获得形成第一材料纱线只露出正面、不露出底面,第二材料纱线只露出底面、不露出正面,又,第一、二材料纱线可选用不同颜色、不同材料(例如:竹炭纱线),而获得正面、底面不同的变化效果。
附图说明
图1A为现有构造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1B为现有构造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2A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正面图;
图2B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立体底面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半成品弹性胶线与基线织合的局部放大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成品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拉伸状态局部放大剖视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弹性胶线 4第一材料纱线
2纱线 5第二材料纱线
3基线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3至图5,系包含:数条弹性胶线1、一极长的基线3、一极长的第一材料纱线4、一极长的第二材料纱线5编织结合而成,该各弹性胶线1与基线3呈间隔、经纬向交错编织结合,该第一材料纱线4系与基线3编织结合,且织成只露出基线3的正面、不露出底面,该第二材料纱线5亦是与基线3编织结合,且织成只露出基线3的底面、不露出正面。
以图3为例:各弹性胶线1系呈横向(纬向)、基线3呈垂直向(经向)状每间隔一条线上、底交错编织,形成各弹性胶线1被基线3定位。
如图4为例:系第一材料纱线4横跨正面数条(三条)基线3上面后,再向下与底面的一条基线3交错、后再向上横跨于正面三条基线3的上面,如此循环,而可获得第一材料纱线4只大宽幅面积露出正面、不露出底面的效果,同理,第二材料纱线5横跨底面数条(三条)基线3的外面后,再向上与正面的一条基线3交错、后再向下横跨底面三条基线3的外面,如此循环,而可获得第二材料纱线5只大宽幅面积露出底面、不露出正面的效果。
如图5所示,第一、二材料纱线4、5虽呈横向(纬向)与垂直向(经向)的基线3编织结合,但因系结合于基线3、非是弹性胶线,故第一、二材料纱线4、5并不会影响弹性胶线1,而获得仍可拉伸长的效果。
通过上述的结构,本实用新型得具有下列功效、优点:
(1)第一、二材料纱线4、5非直线结合于弹性胶线1,而系结合于基线3,基线3可采用化学纤维尼龙、耐龙线,而获得耐力强度大的功效。
(2)该第一、二材料纱线4、5可选用不同颜色,获得正、底面不同色彩的样式变化效果。
(3)该第一、二材料线4、5可选用不同材料,得以构成双材质的效果,例如:底面的第二材料纱线5可选用混合有竹炭丝的纱线,竹炭材料有益于人体,当束合于人体时,获得有益健康的效果。
(4)第一、二材料纱线4、5亦可采用混合有远红外线材料的纱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简宏儒,未经简宏儒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2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瓦斯气管内正压积水自动排放装置
- 下一篇:旋叶压缩机的油分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