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滚轮式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3152.4 | 申请日: | 2007-12-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61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宋锡和;宋超;魏肇诚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锡和;宋超 |
主分类号: | H02K7/116 | 分类号: | H02K7/116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陈红 |
地址: | 311500浙江省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轮式 微型 发电机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滚轮式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该装置主要应用于手力发电手机充电器、手力发电手电筒等,也可用于轮鞋、人力车发电。
背景技术:
目前,微型发电机的驱动技术有手摇式、手拉绳式、手捏齿条式三种。手摇式的摇臂长,因而体积较大,使用时一手握发电机组,一手摇动摇臂,二手都被占用,使用极不方便。手拉绳式和手捏齿条式在收绳时和齿条返回时发电机不发电,发电效率大为降低,且产生的电能是间断的,需将此间断电能转换为直流电能,增加了电路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要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发电效率高,体积小,且能单手操作的滚轮式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滚轮式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设置有发电机转子、转子齿轮、机壳,转子齿轮与发电机转子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还设置有胶轮、内齿轮、径齿轮、小球,内齿轮上设置有胶轮,内齿轮与径齿轮啮合,内齿轮与转子齿轮啮合,小球设置在内齿轮与机壳之间。
本实用新型还设置有连体齿轮,连体齿轮安装在内齿轮与转子齿轮之间,内齿轮与连体齿轮啮合,连体齿轮与转子齿轮啮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径齿轮与内齿轮同模数。
本实用新型所述小球与内齿轮的上、下平面活动配合。
本实用新型所述胶轮采用二次注塑成形在内齿轮上。
本实用新型的内齿轮与径齿轮、转子齿轮啮合,内齿轮没有中心轴定位,它的径向被径齿轮、转子齿轮定位;小球与内齿轮的上、下平面动配合,内齿轮的轴向窜动被小球限止在合理范围内;转子齿轮与发电机转子固定为一体;当胶轮滚动时,内齿轮也转动,内齿轮再带动转子齿轮转动、转子齿轮再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就这样驱动微型发电机发电。外壳起定位和紧固作用。
本实用新型还可在内齿轮与转子齿轮之间增设连体齿轮,以增加发电机转子的转速,根据发电机输出参数的要求不同,连体齿轮可以不用,也可用二个(或以上)连体齿轮。所谓连体齿轮,就是其上设置有同心的大齿轮和小齿轮;内齿轮与连体齿轮上的小齿轮啮合,连体齿轮上的大齿轮与转子齿轮啮合;当胶轮滚动时,内齿轮也转动,内齿轮带动连体齿轮上的小齿轮转动,连体齿轮上的大齿轮也随之转动而带动转子齿轮转动,转子齿轮再带动发电机转子转动,就这样驱动微型发电机发电。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只要有平面(例如桌面、墙面、地面)就能发电,只用一只手就能发电,发电效率较手拉绳式、手捏齿条式高,体积较手摇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滚轮式微型发电机驱动装置由胶轮1、内齿轮2、转子齿轮4、径齿轮5、小球6、发电机转子7和机壳组成;内齿轮2与径齿轮4、转子齿轮5啮合,内齿轮2虽没有中心轴定位,但它的径向被径齿轮4、转子齿轮5定位;小球6与内齿轮2的上、下平面动配合,这样,内齿轮2的轴向窜动就被限止在合理范围内;转子齿轮4与发电机转子7固定为一体;胶轮1在内齿轮2上二次注塑成形为滚轮。当胶轮1滚动时,内齿轮2也转动,内齿轮2再带动转子齿轮4转动、转子齿轮4再带动发电机转子7转动,就这样驱动微型发电机发电。外壳(底8、盖9)起定位和紧固作用。
实施例2: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在内齿轮2与转子齿轮4之间增设一连体齿轮3,以增加发电机转子7的转速,根据发电机输出参数的要求不同,连体齿轮3可以不用,如实施例1,也可用二个(或以上)连体齿轮。连体齿轮3上设置有大齿轮31和小齿轮32;内齿轮2与连体齿轮3的小齿轮32啮合,也与径齿轮5啮合,连体齿轮3的大齿轮31与转子齿轮4啮合;与实施例1一样,径齿轮4对内齿轮2径向定位,小球6对内齿轮2轴向定位。当胶轮1滚动时,内齿轮2也转动,内齿轮2带动连体齿轮3转动,连体齿轮3再带动转子齿轮4转动,转子齿轮4再带动发电机转子7转动,就这样驱动微型发电机发电。
凡是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技术方案和技术特征的变形或组合,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锡和;宋超,未经宋锡和;宋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315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列车速度测量系统以及方法
- 下一篇:用于处理液体的实验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