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轴承泵吸密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3188.2 | 申请日: | 2007-12-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96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炳顺;毛昌金;王文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炳顺 |
主分类号: | F16C33/78 | 分类号: | F16C33/78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0024浙江省杭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轴承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轴承结构,具体的说是一种轴承的多重密封结构。
现有的主要由内圈、外圈以及介于二者之间的滚动体和密封件构成的滚动轴承,转动时密封件通常相对外圈静止、相对内圈转动。
而密封件1与内圈5之间的密封形式多见于两种结构:接触式密封(见图11、12)和非接触式密封(见图9、10),前者是整个内缘密封唇6全部密封接触在内圈5上,后者是整个内缘密封唇6与内圈5之间保持缝隙25达到全部不接触,有多个内缘密封唇形成多层密封结构时,有的内缘密封唇采用接触式密封,有的内缘密封唇采用非接触式密封。非接触式密封结构几乎没有密封摩擦,它的优点是:运转摩擦小、温升少、极限转速高,它的缺点是:密封间隙大、密封性能差;接触式密封由于密封唇紧紧地箍住或紧压套圈滑动表面,形成的是一种“绝对密封”,它的优点是:密封性能好;它的缺点是:运转摩擦阻力大、温升高、极限转速低、密封件和油脂易在高温中加速老化。进一步的,这两种模式都是由密封件的内缘密封唇与内圈的圆柱面或者端面配合形成密封,缺点是内缘密封唇与圆柱面形成密封时缺少对油脂的其它多重辅助密封方式。而实际使用时,由于“绝对密封”的密封效果太好,在刚启动时(轴承从启动到正常运转的过程也是内腔温度升高的过程,反之,轴承从正常运转到停止的过程也是内腔温度降低的过程)轴承内腔是负压,密封件的密封唇更加紧压轴承表面,给轴承带来了更大的摩擦、更大的启动力矩、更大的磨损、更大的温升,进而又加剧油脂和密封件更早的老化和油脂更多的渗漏,以致造成轴承的过早失效,事与愿违。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接触式密封和非接触式密封的内缘密封唇与圆柱面形成密封时缺少对油脂的其它多重辅助密封方式的缺陷,提供一种轴承泵吸密封结构,为此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轴承泵吸密封结构,包括内圈、外圈和介于二者之间的密封件,所述密封件的内缘密封唇与内圈配合形成密封,其特征是所述的内圈和内缘密封唇在其密封配合的部位呈圆锥面,且该圆锥面内侧部的直径大于外侧部的直径。
上述方案便于运用旋转时的“离心”原理和“泵吸”原理对油脂形成有效的辅助防漏,将因种种原因而渗漏的极大部分油脂进行吸回轴承内腔,进一步减少渗漏的机率和数量。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所述的内圈圆锥面与内缘密封唇圆锥面之间形成朝向内腔的倾角,且所述的内圈圆锥面与内缘密封唇圆锥面的内侧部分之间形成间隙密封区,其外侧部分之间在周向至少局部紧配形成密封接触。由此在密封接触处的周面上形成完全接触密封结构或者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运用旋转时的“泵吸”原理,将渗漏的油脂在旋转时向大锥面的一端(轴承内腔侧)泵送,减缓渗漏机率与数量。
所述的内圈圆锥面与内缘密封唇圆锥面的外侧部分之间保持有间隙,这种结构在该部位形成良好的半接触、半非接触密封结构。
所述密封件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状拱起部。当所述的密封件由骨架和弹性密封体构成时,所述的骨架形成密封件的内表面且骨架为环状瓦楞状形成所述的环状拱起部。用以提高骨架刚性,减小安装变形,减小材料厚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起到改变运转时轴承内腔油脂的循环流向,减少密封滑动部位的油脂堆积。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泵吸”现象在内缘密封唇与内圈形成密封时增加了一种对油脂的辅助密封方式,将因种种原因而缓慢渗漏的极大部分油脂进行吸回轴承内腔,进一步减少渗漏的机率和数量;
2、所述的内圈圆锥面与内缘密封唇圆锥面之间形成朝向内腔的倾角,该倾角形成内侧的间隙密封区,由内缘密封唇与圆锥面形成的外侧紧配密封区,运用旋转时的“泵吸”原理,将渗漏的油脂在旋转时向大锥面的一端(轴承内腔侧)“泵送”,减缓渗漏机率与数量。
3、在密封件的内表面上设置有环状拱起部,用以提高骨架刚性,减小安装变形,减小材料厚度,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又可以起到改变运转时轴承内腔油脂的循环流向,减少密封滑动部位的油脂堆积。
图1为涉及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的滚动轴承的半剖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放大图(显示出本实用新型密封结构的一种结构)。
图3为图2的Z-Z向剖视图。
图4为图2的B部放大图。
图5为现有内表面为平面状的密封件在轴承运转时影响内腔油脂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密封件在轴承运转时影响内腔油脂流动方向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炳顺,未经陈炳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318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仿真足球娱乐与比赛器械
- 下一篇:三角弹簧盖式防水轮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