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脉腔内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0720304891.5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18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李潮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潮 |
主分类号: | A61F2/82 | 分类号: | A61F2/8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36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动脉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主要用于修复动脉血管的动脉腔内支架,属于可植入人体的医用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在动脉疾病的治疗中,尤其是对于血管瘤、动脉夹层等病变,常采用动脉腔内介入方法进行治疗,即将动脉腔内覆膜支架送入动脉病变部位,在动脉腔内重建动脉壁,恢复正常血流。现有的动脉腔内覆膜支架已能够对部分病变进行修复,但对复杂的病变,例如累及动脉分支部位的病变,仍然有不完善的情况。尽管现有的分支支架已开始用于修复血管分支部位的病变,但由于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的结构相对固定,限制了支架的应用,难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动脉腔内支架,以扩大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范围,增强治疗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和分支支架组成,支架表面覆盖有膜或织物,主干支架有侧口与分支支架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支架单元轴向排列,通过连接体或膜或织物形成管状体。
本实用新型所设计的动脉腔内支架与其表面覆盖的膜或织物在整体上形成固结。
在本实用新型中,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为1mm-50mm。
在本实用新型中,分支支架可以直接或间接连接在主干支架上,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分支支架中心轴线与主干支架侧口平面的夹角可在0°~180°之间变化。
本实用新型在应用时,与现有动脉腔内支架的应用相似,也是通过支架送放器将动脉腔内支架送入病变区域。有所不同的是,当主干支架的前段与分支支架从送放器中被释放时,这两部分支架发生分离,但各自仍通过送放器保持在约束状态。通过送放器首先是将分支支架送入分支血管腔内,进而将主干支架前段调整到主干血管的适宜部位,再分别释放分支支架和主干支架的前段,随后释放主干支架的其余部分。由于分支支架在连接于主干支架时仍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因而可以分别调整主干支架前段和分支支架的释放位置,使修复血管的效果更为完善。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动脉腔内支架的结构图。图中1是主干支架,2是分支支架,3是主干支架与分支支架相连接的侧口,4是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所示的动脉腔内支架,主要由主干支架1和分支支架2组成,主干支架有侧口3与分支支架相连接。主干支架侧口的边缘与主干支架相邻端面之间的距离4为10mm。分支支架直接连接在主干支架上,分支支架可以其中心为轴向任意方向翻转,分支支架中心轴线与主干支架侧口平面的夹角可在0°~180°之间变化。
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调整主干支架前段和分支支架的释放位置,保持分支血管通畅,同时使修复血管的效果更为完善,进而达到降低治疗风险和提高治疗成功率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潮,未经李潮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489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