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绳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305498.8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159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王仲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仲良 |
主分类号: | A47G25/02 | 分类号: | A47G2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龙寰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孙皓晨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阻绳装置,尤指一种在一组拉绳夹紧装置的上方设有至少一滚动轮,以限制拉绳的移动方向,供拉绳顺畅的上升或下降,减少摩擦阻力,且可避免拉绳因过度摩擦而降低刹车效果或断裂。
背景技术
在一般家庭中,以长叉杆一一将衣物高挂在晒衣竿上的做法相当浪费时间,又不符合经济效益。而以可升降的晒衣竿取代后,则可大量减少时间的浪费,且可充分利用较高的空间,相当符合人们的需求。
以一般的「可升降晒衣竿」为例,其结构主要包含一晒衣竿,其两端分别以拉绳连接,所述的两拉绳在通过一内部设有滑轮并固定在阳台墙壁或天花板上的阻绳装置后,结合成一拉扯端。当晒衣竿下降至一定高度时,拉扯端上所设的定位扣可卡住滑轮,使晒衣竿固定不动,以吊挂衣物,而在吊挂完毕后,使用者再次向下拉扯拉绳,则可使晒衣竿上升至最高位置,并通过阻绳装置的制动以将拉绳定位。
请参阅图6所示,其为一种现有的阻绳装置a,所述的阻绳装置a的外壳b内设有一不具有轮槽的滚轮c与一制动件d,且所述的外壳b的顶端向下阻伸一隔板e,所述的隔板e是位于滚轮c的上方,以阻隔两拉绳;另,所述的外壳b的底部设有一开口,并以一阻隔板f将所述的开口区隔,以通过隔板e与阻隔板f的结构,以防止两拉绳在滚轮c上相互纠缠。惟,所述的隔板e虽然可将两拉绳区隔开,但在实际使用时,由于两拉绳必须承载晒衣竿与吊挂在其上的衣物的重量,在使用者拉动拉扯端,以使拉绳向下移动时,两拉绳会在滚轮c上轴向移动,而与隔板e的侧面或外壳b之内侧形成剧烈的摩擦,不但不能让使用者顺畅的向下拉动拉扯端,且将大幅增加拉绳的磨损量,而有使拉绳断裂,让晒衣竿与衣物掉落的危险。而当拉绳向上移动时,也会与阻隔板f二侧与外壳b的二侧内侧摩擦,同样会磨损拉绳。
而另一种现有的阻绳装置是在滚轮之中央部份设有一环形的凸缘,并在制动件的相对位置设有一环形的凹槽,以在相互配合后,达到阻隔两拉绳,防止两拉绳相互纠缠的目的;然而,当拉绳向下或向上移动时,上述结构仍无法避免拉绳快速磨损的问题。
因此,即有业者在两个滚轮上分别设有较浅的环形凹槽,以防止拉绳的纠缠,但当制动器与滚轮不断的挤压拉绳,以产生定位拉绳的效果时,拉绳会因挤压或磨耗而使得直径逐渐缩小或被压扁,而影响制动刹车的效果。
有鉴于此,为了改善上述的缺点,使阻绳装置可让拉绳能顺畅的上升或下降,减少摩擦阻力,且可避免拉绳因过度摩擦而降低刹车效果或断裂,实用新型设计人积多年的经验,并秉持精益求精的精神,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绳装置,用以克服上述缺陷。
为达上述的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设的阻绳装置包括一外壳、一止滑件、至少一滚动轮以及一制动件。其中,所述的外壳设有两个相对的侧板;所述的止滑件是连结在外壳的两侧板之间;任一滚动轮的周缘至少设有一限制一拉绳移动的环形凹槽,所述的滚动轮是以可转动方式连结在外壳的两侧板之间,且所述的滚动轮是位于止滑件的上方;而所述的制动件是以可移动方式定位于外壳的两侧板之间,所述的制动件与止滑件形成一间距,供一拉绳由外壳的一端进入,绕过滚动轮,并穿过所述的间距,而由外壳的底端向下穿出,集结成一拉扯端。如此,当制动件移动而缩短制动件与止滑件之间之间距时,可夹紧并固定拉绳在固定位置。
实施时,所述的制动件为三角形柱,其一端部是以一轴杆与外壳的两侧板枢接,而所述的端部的相对边为粗糙面,供磨擦定位拉绳。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可包括一调整部,其是设在外壳的两侧板上,供调整轴杆的位置。
实施时,所述的制动件也可为一外周缘设为粗糙面的圆柱。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本实用新型能在拉绳上升或下降时减少摩擦阻力,不但省力,且可延长拉绳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能在制动时,以大面积与拉绳接触,不但可达到刹车的效果,且可平均分散磨擦点,以降低特定点的拉绳磨耗,避免拉绳断裂,以确保使用安全;
3、本实用新型能在刹车力量降低时,适当的调整制动件的位置,以确保刹车效果;
4、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制动件可依需要而调整位置,不但适用在拉绳向后向下拉动的空间中,当本实用新型紧邻墙壁装设时,也可向前向下拉动,在使用上相当具有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剖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剖面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仲良,未经王仲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3054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